第68部分(第3/4 頁)
自己的全部力量集合起來,試驗一下到底威力如何。
任潛悠的紙鶴召喚是有順序的,如果第一個“穩重”不召喚出來,那麼第二個“調皮”就不可能出現,昨天追蹤敵人的是“穩重”,現在出現的就是調皮了。
小猴子吱呀本來站在任潛悠的肩膀上,此時一時不查,見到紙鶴就要跳上去坐下,紙鶴一閃,差點沒把小猴子摔死。
好在小猴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小爪子一伸,一道綠色的光芒從他身上射出來,纏在了任潛悠的腳上,整個人吊在了下面,對紙鶴調皮大作鬼臉,心中卻盼望著什麼時候那個能讓自己坐的紙鶴回來。
不過,也好在現在出現的是調皮而不是穩重,不然恐怕任潛悠就要被自己的紙鶴也依樣狠狠打上一翅膀了。那邊地穩重自然感覺到了任潛悠的舉動,雖然自己的任務還沒完全完成,卻是不得不跟了過來,現在的任潛悠實在是太不可靠。再加上和更不可靠地“調皮”在一起,他能放心才怪。
陽光閃耀,天地之間晴朗得簡直不可思議,任潛悠拍打著自己報紙做的翅膀,升到高空之中,然後開始用翅膀演練自己的那套扇法。
在地面上怎麼看怎麼莫名其妙的雙扇扇法,到了空中,竟然變成了一套萬分神奇的飛行方法,而且,任潛悠發現這扇法絕對不僅僅是飛行用。很多其中的奧妙,普通人飛行的時候,是絕對無法用出來的。可對任潛悠來說,卻是再容易不過了。
雖然是百鳥扇法,任潛悠卻又慢慢的發現了不同,這招式裡,有數種飛行姿態。有數種變向姿態,有數種攻擊姿態,飛行姿態常是“**于飛”為名。以鳥名加於飛兩字,而變向姿態則是“***羽”為名,以象聲詞或形容詞加“振”“散”等等字再加羽字,攻擊姿態則是命名不一,卻全是詩句。前面一些句子皆出自詩經,中間卻又夾雜著一些後來的詩句,直到清代,甚至不僅僅是詩句,還有某些名篇中地名句。任潛悠頗為博學,更是好詩句名篇,這些詩句他竟然大多讀過,習練之中,恍惚之間,竟然如同和這摺扇一般倏忽自詩經的時代穿越而來,直到現代,每使一招,這招式的名字和諸多遐想紛至沓來,讓任潛悠心中莫名其妙地沉甸甸的,似乎被什麼東西填滿了。
而從那些詩句中記載的一個個故事中醒轉過來之後,任潛悠卻又為這背後所蘊涵的東西所深深的震撼了。
詩經成書之年,為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那麼保守估計,公元前五世紀地時候,就已經有先輩在研究這天空飛行之法,而且已經整理成了詳細的飛行和變向方法,然後歷經兩千五百年的歲月,每代每輩,皆有新招式寫入進去,從春秋戰國,乃至漢唐宋元明清,以當時最美麗地詩句,記載和歌頌人類飛翔天際的夢想和努力。
這哪裡是一部扇法,這根本……這根本就是一部人類飛行史,更是一座無法超越的豐碑——這兩千五百多年的歲月,這比世界上大部分的文明還要古老的時間裡,人類,到底做了怎麼樣偉大的探索啊!
就算現在的任潛悠是生性頑皮的Q版狀態,卻依然不得不為這突然而來地明悟所震撼,似乎,把自己托起來的,並非什麼空氣動力,而是二千五百年先輩的脊樑。
為什麼這樣的傳承到得清朝末年就停止了?任潛悠的腦海中閃過的,是歷史上沉重的一個個史實,他苦笑一聲,只覺得自己實在是無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回憶,暫時甩開了那壓抑的感覺,大叫一聲,雙翅輕輕一振,身體再度拔高十多米,然後高速向前飛去。
正所謂“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任潛悠此時正如同一隻鴻雁一般,飛行的動作緩而穩定,速度卻絲毫不慢,藉助上升的氣流慢慢向上攀升,似乎雲層已經唾手可得。
就在此時,任潛悠聽得身後一聲響亮的鷹唳,然後一道不正常的勁風向自己射來。
任潛悠腦袋半轉,發現自己的側面竟然有一雪白的物事如同子彈一般向自己射來,剛剛看到,它竟然就已經閃到了自己的眼前,其速度竟然已經超過了音速!
它還沒射到,衝擊波一般的勁風已經射過來,任潛悠嘿得一聲冷笑,一招“搖翹奮羽”,身體一晃,雙翼一斂,身體已經向下沉去,險而又險的讓過了敵人的撲擊,剛剛繞過了敵人的攻擊,任潛悠的雙翼已經一振,“鶯羽新繡”使出,雙翼直直向上伸出,然後用最大的力量向下拍擊,身體再次拔高,這一招是用來調整角度以取得最佳的戰鬥姿態的,正適合現在使用。
敵人一撲未中,雙翼猛然展開,速度徒然降低,任潛悠這才看到,原來剛才此物撲上來攻擊自己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