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2/4 頁)
高手的爭鋒中也難保不破,更何況這些普通的磚塊,丟大人了!
羅漢陣無堅不摧,論剛猛,可謂天下少有。
真武七截陣運轉自如,配合上借力打力的內家劍術,論防禦也是世間少有。
如果這兩者合二為一,會有什麼效果?
趙陽剛剛思慮至此,眼前這兩幫人竟然匯合在一處。
棍影如山似浪,一波接一波,吞吐著鋒芒;
劍光閃閃,在棍影中閃爍著森冷的殺意。
棍山劍影,融合在一處,竟然殺意無限。
而這無限殺意中,似乎又蘊含著盎然的生機。
土灰色的僧袍,青綠色的道袍,在遊走中彼此交融,宛如一個黑白相間的太極。
隱隱的,趙陽的心神也產生了晃動:
生者,死之地;死者,生之極。
……
混元心法中晦澀難懂的詞句,在趙陽腦海中翻騰,似乎,能夠領悟一點了。
衡山心法達到閃電縱橫大成期後,趙陽在武學上就步入了傳說中後天的最高境界,再想有突破,很難。無奈下,趙陽開啟了混元心法。
衡山心法雖然難懂,但還可以琢磨,而混元心法完全如同易經,令人難以捉摸。武學之途,永無終點,而周顛大仙遺留下來的《混元真解》是追求武道的一種另類心得體會。武學高手分為先天和後天,這趙陽可以理解,但是如何才能踏足先天境界,許子成也沒有答案,混元心法只是他的一種揣測。
趙陽可以肯定,一百個人讀混元心法,會有一百種不同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外乎這種情況。衡山派祖師許子成從中註解,但這種註解,趙陽看不懂,或者說,看懂了,卻做不到,因為這超出了他的接受能力。
如果,將名稱由《混元真解》換成《不死印法》,將作者由周顛換成石之軒,也許更合適,因為石之軒就是在生死兩個極端之間尋覓出一條武學的大道。
趙陽修煉混元心法一直沒有成效,此刻在少林羅漢陣與武當真武陣的刺激下,趙陽終於得到了突破,形成了對先天武道的自己的理解。
第十卷【江南戰火】 第29章
豬頭這幾天在上班,時間比較緊,碼字速度就慢了,夠原諒,本書絕對完本,豬頭舉起豬蹄子發誓。)
一法通,則萬法皆通。
久困心中的難題驟然開解,讓趙陽對武學的感悟上升到一個高度,一個新的高度。
後天高手,憑藉的是速度、實力、經驗,也就是充分發掘個人的潛能;而先天高手,則可以綜合運用內外諸般因素,直接動搖、瓦解對手的抵抗意志。
修為高深的後天高手,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他們所能達到的只是一種模擬,而且這種模擬,耗費的真氣更巨。
左冷禪驚天一劍,接近三成的真力都被他用來造勢;如果左冷禪是先天高手,那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營造成戰無不勝的形象,而無需殫精竭慮、不惜血本。
對於先天高手,還有一個通俗的比擬,那就是天人合一。
左手輕輕探出,動作輕柔,不帶絲毫火氣,如同為美人摘花般的瀟灑自如。
五指輪番彈出,更如鮮花綻放,亂人眼神。
一切的一切,都有讓人心神寧靜的功效,都讓人生不起絲毫的敵意。
但,身處戰場的少林、武當兩幫人馬心中卻生出止不住的寒意:渾身上下,包括他們的心田,赤裸裸地暴露在趙陽的面前。
看著靜靜挺立一旁的趙陽,他們心中止不住絕望,似乎只要趙陽動手,他們就絕無反抗之力。
輕柔的旋風拂過,趙陽隨風而起,向前飄去,似乎沒有絲毫的重量。
十八羅漢、七名武當道士,如同被定格的畫面,每個人都擺出一付正在遊走的姿態,定在當場。
似乎這就是一副靜止的畫面。
一切。都是那樣的閒淡,白雲當空,輕柳飛舞,是那般的完美、和諧。
動了。
趙陽眼神一跳,雖然他現在還沒有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在全力地操控下,這幫出家人竟然還能反抗?
虛諾吃力地抬動手臂,舉步維艱。看其吃力的架勢,似乎周遭的空氣都是吞噬萬物的淤泥。
緊隨虛諾,十七羅漢與七名老道也艱難地挪動起來。
慢,但的確在移動!
低估了,低估了這群整日唸經頌佛、煉丹修性的出家人的意志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