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能盡人事,即合天道。天與人,雖一高一卑,迥相懸絕,惟在於安民為主,民治定則天心一矣。
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是知為人上者,以嗇為急圖,而民得以樂業安居、養生送死。早有以服民心於不睹不聞之際,而欣然嚮往,如享太牢之榮,是不言修德而德自修,不言尚德而德自尚。
開有道之天,大被無窮之澤,自然兼弱攻昧,取亂侮亡,而無往不克矣。治世之道,通乎治身。修道人能守中抱一,凝息調神,治身之道,即治世之道。
中間寫的這些,封凌都沒有認真的去看,他想找的就是一些關於武學的心法,不過封凌顯然失望了,裡面什麼都沒有提到。不服氣之下,封凌只好繼續向下慢慢翻閱。
天人本一氣,彼此感而通。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非易易事也。
其道不外虛無,其功同乎稼穡。始而存養省察,繼而以性攝情,迨水火混融,坎離和合,先天氣動,運轉周天,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是。此取坎中之潢,填離中之虛,即命基鞏固,人仙之功之矣。此猶治嗇者開田闢土,載芟載柞,然後可得而耕之,以樹藝乎五穀也。由是再將離中**,下入於坎戶之中,將坎中陽氣,合離中**,配成一家,種于丹田而為藥。所謂彼家無而我自有之,彼家虛而由我實之。
這一段,彷彿才是封凌需要找的,但是也很不明白,裡面還是隻是一些大的道理,沒有實際的東西,如何做還得封凌自己去尋找,心中不由得埋怨起水千漣來,直想把冊子扔了算了。
慢慢的耐心看了下去,這才發覺一些有關的訣竅。
金鼎欲留朱裡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沒沒有任何解釋。
中間是一篇空白,封凌幾乎破口大罵。
這算什麼,還是他自己趕出來的?
直接翻到末尾,只見上面寫了一些小字。
猶國家然,保赤誠求,深仁厚德,入於民心,淪肌夾髓,其德之積,積之重也,豈有涯哉?
自是欲無不除,己無不克,天懷淡定,步五安詳。無論處變處常,自有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之慨。若此者以之煉性而性盡,以之修命而命立矣。衝漠無朕之中,永珍森然畢具,真有莫知其底極者焉。
結語:太上所謂“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身,身無其身。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空無所空,無無亦無”——能悟之者,可傳聖道。此即外其身而身存——身猶國也。
正文第十一章長生久視之夢幻之瞳 封凌雙手捧著冊子慢慢的研究著,慧光就那樣跟在他的後面,兩人在路上一直走出了浮生谷。
出來谷外,一陣涼風吹來,封凌這才知道自己已經身在谷外了,水千漣給自己的冊子,庶民之劍,說穿了就只是一種理論,要跟自身真氣聯絡起來,還真是很難的,至少整個道紀還沒有幾個人能做到這點。一開始封凌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慢慢品嚐之後,才發覺,這種訴說道紀道理的東西似乎更值得自己去領悟。
修為方面,自己已經有了戰劫刀和四相印了,不需要別的了,做人不需要貪圖太多,太多了自己反而還吃不消,道紀就有人因為修煉了過多的武學而自身真氣受損。封凌知道,封越離就只有一種武學,卻把它修煉到前無古人的地步了,四相印,已經到了四相一體的地步了,就連御天辰都達到了四相流轉,衝向四相輪迴了,而自己則還在四相連環上踱步。
該是自己努力修煉的時候了,戰劫刀方面自己沒有什麼辦法,只達到了出離境,不過這已經夠了,修煉戰劫刀是需要環境的,沒有殺戮的環境,戰劫刀根本就無法施展,而封凌,現在就缺少發洩的物件。
殺境之中只將自己提升到出離境,想要再提高已經很難了。
慧光剛出浮生谷就覺得有點無趣,一路上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不過封凌沒有理會他,慧光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什麼時候都耐不住寂寞。
“師兄,我們打算到哪裡去啊?”慧光拍著嘴道。嘴裡叼著一根不知道從哪裡拔來的野草。
“等吧。”封凌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這裡的情況,看來似乎不是很壞,封凌想著,自己真的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
“等?等什麼人?”慧光有點奇怪,也還是順著封凌坐了下來。
封凌嘆道:“等湘夫人。”湘夫人說自己走出浮生谷就會遇到麻煩,看她那個時候說話的語氣,似乎不是說笑的。
慧光一聽,頓時不語。他對湘夫人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