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2/4 頁)
的桂英,為王魁把生活安排得妥妥貼貼。王魁則心無旁騖,日夜攻讀。
秋去冬來,轉眼又到了禮部會試之期。桂英精心為王魁準備好行裝和盤纏,送他進京。
臨行前夕,兩人徹夜不眠,難捨難分,整夜交頸互訴衷愛,互訴別情。
最後,兩人一同對天盟誓:“若有相負,當遭鬼神之責!”
王魁去後,殷桂英洗盡鉛華,閉門謝客,靜心的等待情郎的佳音。
夜來北風怒吼,大雪翻飛。殷桂英深情切切的牽掛著情郎的起居,長夜不眠,虔誠的祈求上蒼:“蒼天憐我苦心,保王郎此去平安。小女子願折損陽壽,換取王郎的金榜題名。”
也算誠心感天,王魁這次居然在會試中獨佔魁首,名列第一。
春花爛漫的時候,王魁奪魁的訊息傳到萊州。
桂英聽了,高興得徹夜不眠,連夜書就賀詩一首:“人來報喜敲門急,賤妾初聞喜可知。天馬果然告馳躍,神龍不肯後蛇螭。海中空卻金鰲窟,月裡都無丹桂枝。漢殿獨呈司馬賦,晉庭惟許宏君詩。
身登龍首雲雷疾,名落人間霹靂馳。一榜神仙隨馭出,九衢卿相盡行遲。煙霞路穩休回首,舜禹朝清正得時。夫貴婦榮千古事,與郎才貌各相宜。”
詩中,她把王魁比作是天馬行空,神龍飛騰,金鰲出水,一舉折下了月中丹桂。又盛讚情郎的才華蓋世無雙,逢上像堯舜一樣的清明時代,青雲直上,自屬意料中事。
在這首詩裡,她不但飽蘸深情的讚美了王魁,還特意在末尾兩句中,意蘊深長的提出,自己與王郎是“男才女貌”,相得益彰。
“夫貴妻榮”是千古慣例,提醒王魁不可忘了天天期待著他的情人。
賀詩託人送出後,殷桂英整天整天的沉浸在喜悅的期盼之中。
然而,春風得意的王魁,卻已產生另一重考慮。
自己是頭名進士,很快就會封官進爵,實在是榮耀顯赫之事。與自己有白頭之約的桂英,卻是青樓女子出身,如果將來娶為進士夫人,豈不玷汙了自己的清名,怡人笑柄麼?
這樣想來,往日的山盟海誓,成了他心頭莫大的負擔。
桂英對自己,不但情深意切,而且有恩於自己。自己今天的榮耀,少不了她的一份心力。
他左思右想,最終還是選擇了以自己的臉面為重,橫下一條心來,決計斷絕與殷桂英的來往,把往日的戀情拋向九霄雲外。
殷桂英此時依然是一往情深,考慮到新科進士必然有一連串的慶祝活動,先是金殿謝恩,打馬遊街,瓊林賜宴,謁拜座師。繼而是同年酬應,同鄉拜會,遊覽京師名勝,最後還要等候朝廷賜官派職……這一切必然使王郎忙碌不休。
因此,在遲遲得不到王魁的音信時,她還設身處地為他想了很多解釋的理由。
想到王郎的諸般應酬,必定花費不小,她取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差人去京城送給王魁遣用,隨即又寄去一首詩:“上國笙歌錦繡鄉,仙郎得意正疏狂。誰知憔悴幽閨質,日覺春衣絲帶長。”
桂英這裡,因思念情郎而玉體憔悴,衣帶漸寬。
那廂王魁的情意,卻已降到了冰點,恨不得在他的生命裡,從來就不曾有過殷桂英這樣一個人,恨不得去年春天到冬天,就是一個漫長的虛夢。
這等變故,殷桂英連做夢都未曾想到啊!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一個默默無聞的窮書生,一旦金榜題名,整個人與心都似乎脫胎換骨了。
為了追求虛名,他不惜拋棄過去,拋棄情愛,拋棄恩義,甘心做一個負心人。
這種功名悲劇,在王魁身上重演了。
儘管王魁已經決心疏遠殷桂英,而桂英卻毫不知情。
火樣的熱情,刻骨的相思,依然包圍著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借詩句,傳情到長安:“上都梳洗逐時宜,料得良人見即恩。及早歸來幽閨裡,須都張敞畫新眉。”
漢代膠州相張敞,為妻畫眉,被傳為夫妻相愛的千古美談。
痴心的桂英,獨守空房,卻痴痴幻想著,來日能與王郎夫妻恩愛,共享畫眉之樂。
大中十一年秋天,王魁奉朝廷之命,往徐州任僉判。
他在赴任途中,順路回到故鄉萊州,探視父母。
進士返家,真正是衣錦還鄉,門庭生輝,王魁父母自是喜不勝收。
為了喜上加喜,父母已為王魁訂下了婚約,小姐是當地豪門之女崔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