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2/4 頁)
喜極而狂,徹夜顛鸞倒鳳,不覺東方既白,立刻封趙飛燕為婕妤。
趙飛燕能歌善舞,通音律,曉詩書,妖嬈媚豔,是一個天生的尤物。
初時封她為婕妤,後宮議論紛紛,都認為她只是個慣於蠱惑的貨色,難登大雅之堂。
可是,趙飛燕一味的謹言慎行,對皇后很恭謹的執婢子禮,從而消除了皇后的戒心,待之如姐妹。又刻意低聲下氣的與宮中粉黛結好,也逐漸松馳後宮佳麗對她的敵意。
既蒙皇上寵幸,還得委屈求全,趙飛燕的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為著打破形單勢孤的局面,於是她有計劃的在枕邊進言。
終於在她進宮半年之後,趙合德也被引進宮來,受到漢成帝的寵幸。
趙合德入宮數日,也被封為捷妤,姐妹倆輪流承歡侍宴。
不但後宮鶯鶯燕燕,被拋諸九霄雲外,就連原先寵愛有加的許皇后與班捷妤,也被冷落一旁。
於是,兩人為著利害而結合在一起,與趙氏姐妹展開一場白熱化的爭寵鬥爭。
幾番交手之後,趙氏姐妹已穩操勝算。
許皇后被收回後印,廢處昭臺宮。班婕妤也激流勇退,匿居長信宮中,侍奉皇太后。
情敵既去,趙氏姐妹志得意滿,除了竭盡所能,使出渾身解數,討好皇帝之外,再就是一步一步,有計劃的進行奪權固位的步驟。
至永始元年,也就是趙飛燕入宮兩年之後,終於被冊立為皇后。
趙合德也被封為昭儀,與姐姐並得寵幸,權傾後宮。
這種地位的得來,是非常艱難的。
因為總攬了朝綱的王太后,以趙飛燕出身微賤,對立後之議,曾加阻撓。
漢成帝排萬難而前進,為了搪塞母后,也為著防杜天下悠悠之口,便封收養趙氏姐妹的趙翁為成陽侯,使得趙翁終於得到了回報。
儘管如此,朝堂上仍然嘖有煩言。
趙飛燕姐妹,用來討好皇帝的東西,當然是女人的資本。
趙飛燕初次與漢成帝歡好時,為著掩飾她曾經與富平侯張放有過肌膚之親,便故意選擇月事來潮的當兒,裝出一副不解‘人事’,又若不勝情的模樣。
漢成帝大感新鮮,發狂似的,在她那凝脂般的香肩上,狠咬幾口,齒痕竟至經月不褪。
更妙的是,趙飛燕的體血,沾汙了御袍,她要為他浣洗。
成帝怔怔的望著那些血跡,說是要留作永久紀念。
可憐也可笑的漢成帝,竟然把‘此血’當成‘彼血’,可見趙飛燕偽裝的手段,是如何高明。
趙飛燕冊封為皇后之後,移居建築豪華的東宮,漢成帝特意賜給她一把古琴。
每當月白風清之夜,趙飛燕撫琴而歌,宮苑一片寧謐,只有琴韻歌聲迴盪在花叢林梢。
成帝每每為之塵慮頓消,心道:兩人倘若置身水上舟中,自當別有一番風味。
即想即說即做,立刻命人,在太液池中起瀛洲臺,作千人舟。
臺竣舟成之時,恰好是金風滌暑,玉露生涼的季節。
漢成帝與趙飛燕,雙雙登上瀛洲臺,遙見帝京繁華,俯視宮苑景物,笑傲雲霓,興寄煙霞,心中為之大樂。
漢成帝和趙飛燕,從瀛洲臺下來後,泛舟太液池中,相對飲酒談心。
酒興來時,趙飛燕顫巍巍的站起身,高歌《歸風送遠》之曲。
漢成帝以玉管擊節,侍郎馮無方吹笙相和。
舟在湖中,忽然一陣風來,趙飛燕的衣袂隨風飄舞,大有御風而去之勢。
漢成帝一時情急,連忙命馮無方拉住皇后的裙角。
只聽得‘吱啦’一聲,薄如蟬翼的裙幅,被扯下一片。
趙飛燕趁勢跌入漢成帝的懷中,撒嬌道:“要不是你命人拉住我,我豈不成了仙女了嘛!”
自此以後,宮中佳麗都將裙後留一缺口,以為時髦,名為‘留仙裙’,走動起來,一雙玉腿,隱約可見。
人們都以為,是趙飛燕為著吸引皇帝視線的巧妙構思,又哪裡知道是無意之間被扯破的呢?
在多年以後,婦女的裙後開叉,仍然是漢宮服飾流傳下來的規格與習慣!
趙合德雖然比不上姐姐的蠱惑手段,但是她那豐滿的身軀,狀若含苞待放的蓓蕾,酷似粉裝玉琢,著體便酥,恰好形成了對漢成帝另外一層強烈的補償心理。
他與趙飛燕日日夜夜纏綿得昏天黑地時,情不自禁的就會想到趙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