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尚未收回之際,也掌勢開闔,縱橫劈擊。
漸漸,只覺四周無形壓力,愈來愈大,鐵膽就不敢輕易脫手,雙掌也就沒有方才的威勢。
但他終究成名了三十年,在兩枚鐵膽上下的功夫,也有數十年之久,此際鐵膽雖不敢輕易飛出,但掌心緊握鐵膽,變成了一雙鐵拳,施展短打手法,身前身後,依然拳風呼呼,相當凌厲。
但這也不過支援了十來個回合,“羅漢陣”中十八個和尚一經快疾的往復移動,逾逼愈緊,賀德生的一雙鐵掌,又漸漸有施展不開之感!
不,身外一陣又一陣撞擊而來的巨大潛力,不但直逼上身,簡直像急流中的漩渦,一個人被它帶動的站立不住!
這一瞬間,他已感到自己全身力氣,幾乎一點都用不上來,只好身不由己的隨著他們陣勢旋轉。
他自然明白,對方只是陣勢轉動,並不是十八人一齊在轉,但自己為了要減輕壓力,只好隨著陣勢轉去。
這正是“羅漢陣”的妙用,須知一個人的體力有限,你只要一經隨著陣勢轉動,就會欲罷不能。就算你能轉上一千遍,但到了三千遍、五千遍,總有體力不支的時候。最後勢必落個筋疲力盡,束手就擒。
最使他感到不妙的,他明明和丁建中一齊困在“羅漢陣”中,對方有十八個人,自己要以兩人之力去對付十八個人,若以一般情形來說,兩人至少可以背貼背,聯手合擊,這是以少數應付多數人圍攻的必然原則。
這原則是永遠適用的,但等到“羅漢陣”一經發動,自己兩人,竟會不知不覺的被分隔開來。
所謂分隔,那麼應該十八個人分作兩撥,把兩人分別圍堵起來,一個人對付九個。但“羅漢陣”不然,它的奧妙,也就在這裡,被分隔開來之後,一個人依然要對付十八個人。
丁建中掌指並施,展開反擊,身前身後,划起了一道道凌厲的指影掌風,但圍著他四周遊移的人影,還是一步步的像漩渦般縮小。他當然也想到賀德生,幾次奮力衝突,企圖和賀德生會合,但他衝到哪裡,遊移的人影,跟著他圍到哪裡。
他可以看到賀德生被困在不遠之處,就是可望而不可及。
這下真使他心頭暗暗感到無比震驚,同時也領略到少林寺的“羅漢陣”,果然非同小可!
“不對,如果這樣下去,賀老怕支援不住,勢非被擒不可!”
“姜大叔要自己打草驚蛇,現在草已經打了,要想不出手傷人,只怕無法把那條蛇驚動出來!”
“對,此時再不出手,更待何時?”丁建中急念閃電轉動,口中突然發出一聲龍吟般的長嘯,身形一屈一伸,施展龍形身法,猛地朝幾個和尚叢中欺了過去。雙手探處,一下就抓住了兩個和尚,手腕一抖,兩條人影平空飛摔出去。
在他欺身掠進,幾乎同一時間,另外兩個和尚已經迫近丁建中的身後。
丁建中雙手把兩人摔出,身子已經飛快的轉了過來。那兩個和尚堪堪出手,正待朝丁建中身後襲擊,猛覺手腕一緊,連轉個念頭都來不及,兩道人影,又像稻草人一般,凌空飛摔出去。
要知丁建中使的“龍形身法”,乃是崑崙派的絕學,身如陸地游龍,伸屈自如,迅疾如電。再加上他施展的擒人手法,更是崑崙派獨步武林的擒拿絕技“縱鶴擒龍”。
這“縱鶴擒龍”,包含了擒與縱,練到上乘境界,就用不著爪住對方經穴關節,只要伸手一招,就能把敵人吸過來,老遠—推,就能把對方平空推出去。
昔年的崑崙大俠嶽天敏,就曾練成這種身手,但丁建中離這一境界,可還差得遠,因此他必須抓住人,才能把人凌空摔
但話又說回來,丁建中這一手“縱鶴擒龍”,雖然火候尚淺,可是這座“小羅漢”的十八個僧人,也只是少林下院的僧侶,本身武功雖然不算太弱,也不是頂尖高手,他們所憑仗的,只是平日操練純熟的“羅漢陣”變化而已。
丁建中施展出“龍形身法”,他們已經捉摸不定,對“縱鶴擒龍”這高深莫測的手法,更是聞所未聞,幾乎連看都看不清楚,但見一條條的人影,連續不斷的朝陣外飛去。
不過轉眼之間,“羅漢陣”中十八個和尚已有十個和尚,被摔了出去。變化精奇的“羅漢陣”,少了十個人,就再也變化不起來!剩下的八個和尚滿臉俱是驚凜之色,俯首合掌,徐徐退去。
最感驚奇的不是和尚,還是神彈子賀德生。他對這位年輕高手,真有莫測高深之感!
他自然早已停下手來,但雙手還分握著兩枚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