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1/4 頁)
此劍細看之下,劍面泛著藍韻雲紋,劍光則如一泓秋水,精緻而不乏煞氣,給自己的徒弟用來卻是正好。
想了想,孫然在劍身上刻上幾個字‘秋水劍’,又在劍柄不起眼處刻上一行小字‘贈徒小娥’。
然後他就耐心等著。
傍晚,小娥回來,手裡拎著一些時令果蔬。
如往常一般做好晚飯,一起用餐時,孫然就將這事提出來。
他先將劍拿出來,問道:“平日裡,我已指點過你化拳為劍的法門,可練熟了?”
小娥看到寶劍,知道今日之事鄭重,急忙站起,跪在孫然身前回話:“回師父話,平日以棍代劍,時時習練,已經熟透了。”
孫然就放心了,這女徒弟是極踏實之人,她說透了就是真的透了,便將劍遞上去,謊話張口就來:“此劍名為秋水,乃為師祖傳之物,今日就傳與你。”
小娥卻不收,磕頭道:“既是祖傳之物,小娥身為女子,不可收。”
孫然一怔,暗怪自己連編個謊話都不會,扯什麼祖傳啊,於是急忙補救:“為師乃修道之人,萬事講究機緣。此劍與你有緣,切莫推辭。得劍之後,更要時常練習,不可懈怠。”
機緣這東西太玄妙了,小娥不懂,當然也無法反對,於是雙手接下,感受著劍身上傳來的沁涼之意,心中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她是商人之女,眼光見識不低,這劍只是孫然隨手煉製,但放在隋唐年代,這工藝之高,已經達到了寶劍的層次,再上去就是神兵了。
一般的貴族拿來傳家的也就這種級別的武器,自己何德何能,只靠八年奉養,就得到師父傳家之寶劍。
一時間,小娥心中有千言萬語,最終卻只化作三個字:“謝師父。”
“起來吧。你去準備準備,明日我們就出發,去涇渭相交一帶走走。”
涇渭相交處就是小娥家人出事的地方。
小娥心中一震,眼角已經溼潤,重重點頭:“是,師父。”(未完待續。。)
ps:今天三更,這是第一更。
第一百六十一章 涇渭之交,得遇豪強(第二更)
長安,大隋之都(實際為大興城,唐時才改名長安,書中直接稱長安),周邊水系交錯複雜,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於是有了‘八水繞長安’的說法。
河流之上,每天都有大量糧食果蔬、奇珍異寶、日用貨物沿河運入長安,更有王公貴族,乘船遊覽,是以河流之上舟船如鯽,極是繁華。
按照道家說法,水為龍脈,而處於其間的長安自然就是龍氣聚集之地,也就是天下中心。
佛家佈局,必於長安落重子,孫然的最終任務就是破局,維序天庭權威,所以長安是孫然此行的最終目的地。
當然,在此之前,他得順路幫小娥找到真兇。
因為涇河是渭河的一大支流,他們第一個目的地是兩河交匯處,於是孫然帶著徒弟小娥僱了一艘小烏篷船沿涇河而下。
他們身上沒多少錢,不過三吊而已,全是小娥上工和孫然平日算命所得,其餘唐公所贈,皆留在青雲洞,分文未取。
三吊錢,僱船之後已是所剩無幾,不過就算如此,孫然每日吃食也沒短缺過,基本是頓頓有鮮美魚湯喝。作為徒弟,小娥儘自己所能給孫然提供儘可能好的生活條件。
孫然時常感嘆:有徒如此,人生何求啊。
烏篷船速度還是挺快地,一路下去,三天後,就已到了涇渭兩河相交處。
自古有‘涇渭分明’的自然奇觀,所以此處除了漕運的船外,河面上時有遊船出現,河邊也時時可見遊人。
但到了這裡,謝小娥眼圈卻紅了,當年慘事雖然發生在夜晚。但仍歷歷在目,無法忘懷。
孫然知道到了地頭,便喊艄公靠岸。到了岸上,孫然眼中閃過淡淡金光,開啟火眼金睛,眯著眼睛往河底看去。準備查個究竟。
河底多是泥沙,偶爾還有些吸飽了水分的沉船爛木,也有一些沉沒的貨物。
“小娥,當年你父是做什麼生意的?”孫然問道。
“瓷器和陶器,偶爾還帶一些綢緞。”
“後來那船怎麼樣了?”
“船貨被強人掠盡後,就被鑿沉了。”小娥已經語帶哽咽。強盜自然不可能要這種船,開出去被認出來就是大麻煩,鑿船能毀屍滅跡。
孫然點頭,綢緞肯定是沒了。瓷器卻還有可能找上一找,或許能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