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 頁)
年以後的倫敦奧運會上一定能見到你!”默克爾也笑著說道。
奧運會和世界盃是不一樣的……算了,大家陪著哈哈笑著,不去糾正她了,她也沒必要把足球方面的規則搞的特別明白,她又不是德國的體育部長或者足協主席。
普拉蒂尼和陳灼握手之後也是還專門拍拍陳灼的肩膀,說道:“Patton,希望我能經常給你頒獎!”
陳灼微笑著對普拉蒂尼的祝福表示謝意。
作為隊長從普拉蒂尼手中接過獎盃的,還是陳灼,大家一致決定,這個歷史性的瞬間,這個高高舉起獎盃迎接漫天綵帶紛飛和震耳欲聾的歡呼的瞬間,由陳灼來完成。
歐足聯歐洲聯賽盃的前身是聯盟杯,而聯盟杯的前身,則是1955年的城市博覽會杯。
1955年,瑞士人恩斯特·託曼、義大利人奧托裡諾·巴拉西及英格蘭人斯坦利·勞斯爵士為了促進國際貿易展覽會而共同創立的一項展會期間的慶祝活動,參賽隊伍來自舉辦貿易博覽會的歐洲城市。
特別指出以下,恩斯特·託曼此後曾擔任國際足聯副主席,他還是國際託托杯的創始人之一,而他真正的身份,是瑞士足球博彩公司的創始人和老闆,所以說,從一開始,歐洲的足球產業就和博彩產業密不可分。
後來,這項國際貿易展覽會被併入了世博會,但是這個擁有著觀眾上座率和收視率的賽事並沒有取消,而是被歐足聯接手了,那是1971/1972賽季,歐足聯接手後改名為歐洲聯盟杯(UEFA-Cup),獎盃由米蘭的貝爾託尼1972年設計及製造,由純銀鑄就,銀製獎盃裝設於雲石底座之上,重15公斤…
聯盟杯從此就和1955/1956賽季創辦的冠軍盃、1960/1961賽季創辦的優勝者杯一起,被稱為歐洲的“三大杯”。由於“城市博覽會杯”並非歐足聯正式賽事,因此聯盟杯的歷史是從1971/1972賽季開始,之前的“城市博覽會杯”戰績不計入歷史戰績。
歐洲聯盟杯沒有把手,它以簡單樸素為美。在它的底座上方有一組正在激烈搶球的球員形象,它們是這個八角形獎盃的支座,獎盃上裝飾著歐足聯標誌,自設立之初,聯盟杯規定,凡是蟬聯三次或者累計五次以上獲得該項賽事冠軍的,可以永久擁有此獎盃,不過一直到這個賽季改制,並沒有哪個俱樂部滿足條件而永久擁有此獎盃。
本賽季改制也是聯盟杯成立以來的第六次改制。
第一次改制是1994/95賽季,增設初賽輪。
第二次改制是1996/97賽季,增設資格輪。
第三次改制是1997/98賽季,初賽輪和資格輪統稱為資格輪,成為第一資格輪和第二資格輪,並將決賽從主客場改為預先選擇的場地上一場定勝負。
第四次改制是1999/2000賽季,優勝者杯併入聯盟杯,8強正賽前的三輪資格賽改為四輪,從本賽季開始,歐冠淘汰出局隊伍可以參加聯盟杯。
第五次改制是2004/2005賽季,聯盟杯引入了小組賽,四十支球隊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五支球隊前三名出現,與冠軍盃8個小組第三參加1/16決賽,資格賽改成兩輪。
本賽季的改制也是第六次改制,首先是名稱改為歐足聯歐洲聯賽(EuropaLeague),然後是小組賽前四輪資格賽等等一系列複雜而系統的程式,根據歐足聯對各國聯賽的排名決定直接進入小組賽和進入資格賽的席位,等等。
還有一個修改,是取消了凡有球會連續三屆或合共五屆贏得冠軍後,將可以永久保留獎盃的規定,修訂為:獎盃會永久屬於歐洲足聯所有,每屆冠軍得主可獲得一個與原獎盃完全相同的複製獎盃,如果有球會連續三屆或合共五屆贏得錦標,可獲得一個特別標記證明代替原版獎盃。
馬德里競技和漢堡在歷史上都沒有獲得過聯盟杯,兩個球隊的最好成績都是有一次進入決賽,這次漢堡笑到了最後,馬德里競技又一次與冠軍失之交臂。
陳灼高高舉起獎盃的瞬間,講臺旁邊擺放的禮炮將彩色的箔條和綵帶打向空中,漢堡北方競技體育場的頂部也向場地拋灑著無數綵帶!
與此同時,在體育場的頂端,預先安放的禮花彈同時燃放,將整個夜空裝扮的絢麗多彩。
在體育館禮花彈燃放的同時,漢堡整個城市六處公開燃放點的煙火也同時燃放,從空中俯視,這是漢堡這座城市今天一次非常聲勢浩大的慶典!
獎盃在球員的手裡傳遞著,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