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2/4 頁)
莫厚於樂民”遇有災荒,國家不糧救災,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救急,然後動諫君主賑災,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嘆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
其人廉潔無私,心胸坦蕩,生活簡樸,清心寡慾,處事樂觀豁達,處其自然,留下的事蹟很多,有“折衝樽俎霸業因時而興”“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掛生淮北則為積二桃殺三士”等等!
其中“折衝樽俎”正是他機謀表現!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 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
齊景公以盛宴款待範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範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
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到在我的杯中給客人。”範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
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範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範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為晏嬰識破了。
範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範昭認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現在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即現在“折衝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蹟。孔子稱讚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
二桃殺三士則是他性格另一面表現。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侍奉景公,以勇力搏虎聞名於世。有一天,晏子從他們三個。人身旁經過時,;卜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起來,對晏子非常失禮。對此,晏子極為生氣,便去進見景公,說:“我聽說。賢能的君王蓄養的勇士,對內可以禁止暴亂。對外可以威懾敵人,上面讚揚他們的功勞,下面佩服他們的勇氣,所以使他們有尊貴的地位,優厚的奉祿。
而現在君王所蓄養的勇士。對上沒有君臣之禮,對下也不講究長幼之倫,對內不能禁止暴亂,對外不能威懾敵人,這些是禍國殃民之人,不如趕快除掉他們景公說:“這三個人力氣大,與他們硬拼,恐怕拼不過他們。暗中刺殺,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說:“這些人雖然力大好鬥,不懼強敵,但不講究長幼之禮。”於是便乘機請景公派人賞賜他們兩個桃子,對他們說道:“你們三個人就按功勞大去分吃這兩個桃子吧!”
公孫接仰天長嘆說:“晏子果真是位聰明人。他讓景公叫我們按功勞大小分配桃子。我們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卻又人多桃少,這就只有按功勞大小來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敗了野豬,第二次又打敗了母老虎。像我這樣功勞,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共吃一個”於是。他拿起了一個桃子站起來了。田開疆說:“我手拿兵器,接連兩次擊退敵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己單吃一個。桃子,用不著與別人共吃一個。”於是,他也拿起一個桃子站起來了
古冶子說:“我曾經跟隨國君橫渡黃河,大鱉咬住車左邊的馬,拖到了河的中間,那時。我不能在水面遊,只有潛到水裡,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鱉,將它殺死了。我左手握著馬的尾巴。右手提著大鱉的頭,像仙鶴一樣躍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極為驚訝地說:“河神出來了”仔細一看,原來是鱉的頭。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自己單獨吃一個桃子。而不能與別人共吃一個,!你們兩個人為什麼不快把桃子拿出來!”說罷,便抽出寶劍,站了起來。公孫接、田開疆說:“我們勇敢趕不上您,功勞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謙讓。這就是貪婪啊;然而還活著不死,那還有什麼勇敢可言?。於是,他們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刻頸自殺了。古冶子看到這種情形,說道:“他們兩個都死了,唯獨我自己活著,這是不仁;用話語去羞恥別人,吹捧自己。這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雖然如此。他們兩個人若是同吃一個桃子,是恰當的;而我獨自吃另一個桃子,也是應該的。”他感到很羞慚,放下桃子,別頸自殺了。景公的使者回復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