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龍這話出來,整個大殿頓時一片沉默,就連“太宰”荀成林都是一臉驚訝的看著楊簫龍,這簡直就是公然在和張煌叫板啊!!
大殿上,張煌的臉色頓時變得鐵青起來,他冷冷的看著“司馬”楊簫龍,微微眯起了眼睛,語氣沉靜的緩聲說道:“楊司馬,孤說這事情日後另行安排,你沒有聽到嗎?”,說完之後目光炯炯的盯著對方,臉上表情古井不波,沒有人知道這時候他在想些什麼。
結果,在張煌毫不客氣的逼視下,“司馬”楊簫龍終於退縮了,拱拱手他似乎還帶著幾分不情願的低頭說道:“臣……臣遵旨……”
看到楊簫龍表示服從,張煌這才微微的撇撇嘴,實際上他剛才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剛才這楊簫龍再敢堅持的話,他就是拼著手裡沒有合適的人選,也會直接將其拿下再說,身為“四司”之一居然敢和國君對著幹,你到底是懷著什麼心思?
不過這件事情卻又給張煌提了一個醒,他手中的力量還是有些太過薄弱了,如果這時候身邊有幾個適用人才,他那裡還需要在這裡和這個什麼司馬糾纏,直接拿下不就行了!
想到這裡,張煌不由得將目光轉到了剛剛回列的“司空”王鉅富身上……
“司空”司職文官選拔、任免、考評以及外交、禮儀、文化、教育、衛生等一系列事務,有關這人才問題,還是要在他身上著落啊!
挑挑眉,張煌看似若無其事的緩聲說道:“對了王司空,我國以往都是如何舉薦人才,選拔官吏的?是各地按時察舉還是由孤親自徵辟?”
中國古代官吏選拔制度頗為複雜,在夏商時代……嗯~~好吧,這個暫時忽略(囧);春秋戰國開始多為“軍功”、“養士”入仕;至秦代逐漸形成了以“保舉、軍功、客、吏道、通法、徵士。”六種入仕途徑;漢代實行自下而上的“察舉制”和自上而下的“徵辟制”(此制度其實一直作為輔助選拔制度貫穿後世);其後在魏晉時期形成了“九品中正制”;到了隋唐時代才確定了“科舉制”直到現代(貌似其實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和“科舉”也沒多大區別。)
在張煌想來,臻國到底是個小國,估計不太可能實行“九品中正制”,最大可能應該是實行“察舉制”或者“客卿制”(就是養士),至於“科舉制”他想都沒想,就算是用屁股思考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臻國絕對沒有那麼“先進”!
可誰想到“司空”王鉅富在聽到張煌這個問題之後,頓時露出了非常茫然的表情:“這個……舉薦人才……選拔官吏……那個……國君……這是什麼東東?”
張煌敗退……
很是無語的翻個白眼,臻平公有些咬牙切齒的說道:“就是說司空大人你是如何當上這個官的,王卿不會連這個都不知道吧!是鄉中宿老舉薦,還是前代國君親自徵辟的啊?”
說這句話時,張煌感覺自己已經說的很明白很明白了,就算是腦殘也該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吧?
可誰想到事實證明人類的潛力是沒有上限的,只有“更”沒有“最”……聽完張煌的話,王鉅富更是顯出了一副大惑不解的樣子,滿臉詫異的說道:“臣是怎麼樣當上司空的?國君……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臣之父即為司空,臣之祖亦是司空,臣當然也是司空了……”
“噗~~”的一聲,張煌終於沒忍住,直接吐血了——好一個理所當然,好一個理所當然!!
雖然說張煌並沒有奢望現代臻君就已經開始實施“科舉制度”,但是你也不能……世襲制……你也不能落後到還在使用世襲制啊!!!
發出了由衷的怒吼之後——在心裡——張煌很是有氣無力的擺擺手,好吧!我承認我很幸運,至少我的國家還沒有淪落到再繼續實行“禪讓制”……仰天再吐一口鮮血,張煌對什麼是“你繼承的國家並不值得期待”有了更加一層更加深刻的瞭解!
……真的是……幹你妹啊!凸(‵o′)凸……“世襲制”!!你們這些遊戲策劃稍微有些人性難道會死啊!
【再次送上兩根偉岸的中指,一邊鄙視著主腦的淫蕩吝嗇,一邊考慮著自己現在下旨詔舉人才的可行性,臻平公心念電轉的盤算起來……】
——————————————————————————
以下不算字數:
今天是母親節,也是一年中最偉大的節日,笨笨在這裡恭祝每一位母親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033 建築物裝飾的效果
——天水訟;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