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3/4 頁)
就在燕、齊、吳、楚、魯、魏六等地玩家組成的太平洋艦隊經營東南亞的時候,秦、趙、巴蜀三地的玩家也在青藏高原上全力修建道路,打通從陸路前往巴基斯坦的道路。陸路的局勢簡單,路途上沒有什麼敵人,只是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修路耗費巨大,甚至因為意外事故死了數以萬計從俄西伯利亞俘虜來用於修路的NPC奴隸。
在秦、趙、巴蜀三地的玩家配合之下,修路的程序也算順利。西寧……玉樹……昌都……拉薩,成都……雅安……昌都……拉薩,這兩條陸路都被打通,陸軍的運輸線變得便捷多了。而後,由拉薩繼續修到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國。
前方傳來的訊息,巴基斯坦的形勢已經十分險惡。
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的第一強國,在這一地區根本沒有敵手,對周邊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不丹、尼泊爾等國的威懾力巨大。
印度玩家最先打的是巴基斯坦,在幾個月前,印度便和巴基斯坦開啟國戰,雙方玩家在克什米爾大打出手,印度玩家幾乎把巴基斯坦玩家打的喘不氣來,節節敗退。巴基斯坦大片的土地丟失,落入了印度玩家的手中。
中國玩家雖然在積極的尋找幫助巴基斯坦玩家的辦法,但是路途遙遠,鞭長莫及。陸路要穿越險峻的青藏高原,海路要穿越浩瀚南海和印度洋,這兩條路都不是輕鬆能夠做到的。
在中國陸軍集團軍和海軍主力艦隊抵達巴基斯坦之前,根本無法阻止印度玩家軍隊在巴基斯坦的挺進。
不過好在印度國內的玩家也四分五裂,屬於不同的大型玩家組織控制,相互之間鬥爭不斷,並沒有完全形成合力攻擊巴基斯坦,否則恐怕巴基斯坦已經被滅國,成為《帝國》中首批被滅國的國家之一。
中國太平洋艦隊在新加坡站在腳跟之後,印度玩家越發焦急起來。印度玩家的陸軍較強一些,海軍還很薄弱,雖然比周邊的小國強很多,但是比中國艦隊要差一截。
中國太平洋艦隊搶佔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下一步毫無疑問是要進入印度洋。不管中國艦隊進入印度洋之後做什麼,是沖印度來的,還是想幹其它的事情,都會嚴重的削弱印度玩家在印度洋的統治地位。
隨著囤積在新加坡倉庫中的戰略物資儲備不斷增加,印度玩家感受到的壓力日益增大。印度一些有遠見的玩家組織,已經放棄了吞併巴基斯坦的企圖,把全部的實力放在拼命擴建海軍艦隊上,準備應變。和中國玩家的較量,才是印度玩家所需要面對的真正硬戰。
第二卷 銅器時代 293 中印交鋒 字數:2729
中國艦隊要獲得印度洋的控制權,必須要印度洋擁有一個穩定的立足點,作為中國艦隊的後勤補給基地——這是中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眾首領們的共識。
可是這個立足點並不好找,在印度洋範圍內,印度一超獨霸,其它的都是小國和微型國家,無法和印度抗衡,也不敢輕易得罪印度玩家。這幾個國家的《帝國》玩家人口從多到少依次是:印度(2000萬)、巴基斯坦(210萬)、孟加拉(200萬)、緬甸(100萬)、斯里蘭卡(30萬)、馬爾地夫(不足1萬)。
秦小白邀請了太平洋司令部的其餘十多位副司令,劍王、海魂、狂龍等,商議成立大周王朝第二個海軍艦隊司令部——印度洋海軍艦隊司令部,並且選擇印度洋除印度外的眾國中的一個國家,作為印度洋艦隊的立足點。
成立印度洋艦隊的事情,眾首領們沒有一個反對意見。這件事情他們已經籌備很久,就等正式宣佈了。他們甚至連成立大西洋司令部的構思,都開始進行策劃。
秦小白對此也沒有多說廢話,他主要是對印度洋艦隊立足點的選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印度洋眾國中間,巴基斯坦是中國印度洋艦隊最理想的立足點,也是我們壓制印度玩家勢力的最佳盟友。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天然的盟友,中國玩家和巴基斯坦玩家感情深厚,他們可以幫助我們在印度洋站穩腳跟。
但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巴基斯坦距離新加坡樟宜港(中國進入印度洋的補給基地)太遠了,長達5500公里的海洋。就算是現在的大型帆船和航海技術,也是一項非常艱難地挑戰。而且印度卡在我們和巴基斯坦的中間,印度艦隊可以隨時輕鬆切斷我太平洋艦隊、印度洋艦隊之間的聯絡,讓我兩支艦隊陷入單獨作戰的境地。
至於緬甸,則距離我們太近,對控制整個印度洋航線的意義不大。而孟加拉國,不但距離我們近,距離印度也太近,更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