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解系統,還有鬥劍形式,對於入行的新人有莫大吸引力,而且劍諭公開註冊,只要有青史令賬戶即可。
最初是測試老人先進入劍諭,來進行各種測試,和現在這份邀請函一樣。
當老人發現了這個地方的實用性後,某些大佬開始聯名向鴻蒙科技提議。在劍諭中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階位體系,更有助於運營。
鴻蒙科技的高層決策當然很高興,覺得這意見非常好。將之採納了。
《彼岸》的宗旨,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當宏盟科技接受大佬們的意見時,便是行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階位特權由此應運而生。
故而老人們於此道上走在最前線,測試結束後他們全部保留的當前階位。並由此產生了災難性的變化。
他們憑藉階位特權,加強了對劍諭的控制。以此輻射整個《彼岸》,最終形成了一個“小朝廷”。
在這種背景下,玩笑般的仲裁大會出現也沒什麼稀奇,畢竟入世武脈新路線,加入的大都也是新人。
老人們則是穩妥的出世劍仙,武脈崛起在問鼎戰爭中並非好事,一旦陣營大戰起來,對出世的大佬們很不利,尤其是在命劫災難後,他們急需鞏固統治地位。
對武脈的仲裁大會由此開啟,會議決定要暫時廢掉武脈一途,至少要等他們在命劫中回覆元氣,在此之前不能讓武脈再這般發展下去。
《劍諭》的人之道,由此逆了《彼岸》的天之道。
與驪山事件一般,周易敏銳的發現這點。玩家們的狂妄自大,縱使經過命劫這滅頂之災,也不會因此吸取教訓。
所有人都知道了劍諭的仲裁大會,因為老人們要在東海玩死武脈,《彼岸》的職業圈暗流湧動,自上而下進行了一場清洗和聯合。
或是自身壓力和朋友的勸告遊說,或是現實團隊的明逼暗誘,總之當週易去東海時,東海已經成了血海,無盡屍體沉浮其中。
幾乎所有武脈在東海被屠殺殆盡,然後一遍遍再跑過來被屠殺,為圖方便讓出世劍仙大佬們的陣營任務更順利,都脫去了戰甲,穿著粗麻布衣一遍遍往復來回。
這般舉動,不過是讓劍仙大人們屠殺加快效率,得到更多獎勵。但一場問鼎戰爭的陣營戰中,某一陣營如果一點可圈可點的戰役都沒有,將會面臨不小的陣營懲罰。
所謂的可圈可點,就是要周易去做些犧牲,打出些聲勢,避免陣營懲罰。
東海之戰,絕對是周易終生難忘的場景。
也是他在《彼岸》這山清水秀中,第一見到這種純粹的屠殺景象,鮮血染紅了廣闊東海,來踐行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周易是個小人。
他腦子活泛,早就看出這些人的行徑與《彼岸》的天道宗旨背地而馳。因此他在太乙救苦天尊的殿中守了一夜,為了得到上界支援。
雖號稱武脈前三的魁首,但他一人的力量,還不足以對抗劍諭,那種情況下,幾乎像是在整個《彼岸》玩家宣戰。
以他對二郎神的理解,這位大神只要將他視為弟子,便不會再管他的任何事,讓他自己成長,獨立面對。
那時他也沒拜雷部,能依靠的神仙,只有太乙救苦天尊,因為他得到的第一本九階心法,就是天尊的《拔度血湖寶懺》。
天尊發話了,連著眾多神仙都發話了,他也是在那時候,第一次領略雷部天尊的雷令風行,知道了日後自己上司的殺伐果斷。
為他傳法旨的神仙並不多,也就是天庭那些曾經武將出身、或是目前擔任武職的天神為他祝福加持。
但恩賜與加持的威力,絕對遠超驪山。
除了雷部讓他印象深刻,周易還記得救苦天尊破天荒的在法旨外,和周易說了一番話:命途多舛,好自為之。
這是周易第一次見到這句話,還不是以身處命劫的提示得到的,或許仙人的智慧,真的看出了些什麼。
東海大戰,周易獨立東海之巔,以武脈一人之力,殺遍天下群雄。驚天動地的大屠殺,驪山血夜與其相比直如兒戲。
那一戰周易身化法天象地,彈指滅殺劍諭八十一位仲裁強者,炮灰更是不計其數。
血染東海,飄屍百萬!
他用了最凌厲的手段,將那八十一強者全部殺成了白身,並和驪山事件一般遊走諸方門派。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一戰之下,他將劍諭在《彼岸》的勢力連根拔起!
周易由此清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