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宮,而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呀。”一旁查閱其他典籍的管理處人員,見到他們愁眉苦臉,忍不住善意提醒。
陳璘他們如夢驚醒,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呀。
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最精華的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後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
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至今還有2176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博物館也正式分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不用介紹信,同樣理由捐了三十萬美元款項,直接就進了古籍閱覽處。只不過管理處人員倒是始終盯著。
果然,臺北珍藏的珍稀典藏足足多了一倍。
不過有了京城故宮的經歷,陳璘他們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古文物愛好者,不敢有絲毫逾越舉動。誰知道當年南撤時,有多少能人異士一起來了臺灣。
魏晉以後,道書日增,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遐覽》已著錄道書六百多卷。南朝劉宋時,陸修靜按“三洞”分類,編《三洞經書目錄》,共1228卷,是為道教史上第一部經書目錄。
唐代開元年間,唐玄宗開元年間時,令史崇玄等四十餘人撰《一切道經音義》。在此基礎上,又發使四處搜訪道經,加上原來所藏,總計3744卷,編撰成史上第一部道藏《開元道藏》。編纂體例採取三洞分類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至唐末五代,毀於兵火。
宋開國後,曾先後五次收集(霸氣書庫:www。87book。com)整 理道經,重修《道藏》。宋真宗時期,道士張君房奉命主編修了《大宋天宮寶藏》,共5481卷,並首次刻板印刷,稱作《萬壽道藏》或《政和萬壽道藏》。
元憲宗時曾組織焚經。這是元代的第一次焚經。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又招致焚經,世祖詔令除《道德經》外,所有天下道書及印板一齊燒燬。這是元代的第二次焚經。從此宋以前《道藏》所收典籍基本散失或被毀於火,只在世間遺留極少殘本。
沒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