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
道士嬉笑地介面,“這裡最方便抓的食物就是魚呀。”
過了很久,當陳璘他們等得有點心急,準備讓和尚去接應的時候,中校回來了。
連續爬了這麼多山路,中校也疲憊不堪,隨手扔了一樣東西給陳璘,自顧自倒了一碗魚湯就稀里嘩啦地吃喝起來。
“什麼東西?”陳璘疑惑地接過。
“銅質小酒壺?”入手的是一把破損癟凹的銅質小酒壺,彎嘴圓肚弧柄,沒有任何修飾,只是青銅表面鏽跡斑斑。
“翻過去靠左一里多,有條明顯人工鋪設的小山路。往上行,在走上一段路,在半山腰有很多居室廢墟,我從最近的一家廢墟里刨到這個東西,就往回趕了。”中校喝了一碗後,緩過神來,開口說道。
陳璘大喜,“有戲,今天我們休息下,明早再出發去探探究竟。”
半山腰的廢墟遺蹟規模很大,但是已經荒廢時間很久遠了,甚至很多殘碎的牆石都是一觸即碎。
陳璘他們震驚地看著現場,圍繞著半山腰,好大一圈住宅區域,甚至還有估計可能是山門遺址的巨大石臺。
“這裡應該是外門弟子居住區,我們繼續往上走。”道士判斷。
和尚也是很認可。
從來沒有看到過宗門駐地的陳麟和中校,自然沒有意見。
一路繼續往上,路越來越難行,山風越刮越猖狂,不是還形成一股突如其來又瞬間消失的狂暴小龍捲風,肆虐著山上的一切。
艱難的爬行過後,又出現了一層錯落有致的山洞建築,平臺、大樹、汲泉一應俱全,只是荒蕪已久,無盡的風沙歲月已抹去一切文明的痕跡。
再往上已無法前行,冰雪嚴寒覆蓋住更上面的路徑,經常有絞碎的冰塊被狂風捲起,呼嘯著盤旋切碎所觸碰到的一切東西。
“上不去了,沒有準備,我們的身體還耐不住嚴寒,也擋不住這些旋轉的冰刀。”陳璘沉聲道。
“這是內門弟子的居住區,看磨損程度,估計早荒廢數千年了。難怪在山裡,從來沒有聽說過還有這個地方。”道士說到。
和尚想了想說,“當年的內門弟子,遠不是我們現在所想象的低下境界。說不定,築基以上才能進內門,不像現在煉氣就可以進內門。所以我們認真搜尋下,也許還是有點收穫的。”
“有道理。”陳璘肯定。
一連三天,特別事務處四個人,在這些山洞遺址瘋狂地進行搜尋探究。
“沒有收穫。”中校冷冷地說。
“可能是集體搬遷到什麼地方去了,清理地很乾淨,除了幾個盤盤罐罐,什麼東西都沒有。”道士沮喪地說著。
和尚聳聳肩,一攤手,示意也沒有發現。
“我倒是找到一塊玉石條,只不過我又不賣玉石,值錢也沒有用呀。”陳璘順手從後面撈出一塊書本大小的長條玉石。
“這應該是和田玉,崑崙特產,只是有點差異而已。”道士瞄了一眼。
“嘿嘿,這麼大塊應該值不少錢。”中校笑了。
玉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所在。中國考古學家相信在新石器時代與銅器、鐵器時代之間,橫亙著一個玉器時代。東西方文化最早的基本差異,就是在新石器時代有無發達的玉器文化。東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閃爍著璀璨的光芒,自文明之始迄今八千多年,無論中國文化經歷過何等巨大的激盪,玉石文化和傳承始終未曾中斷。
玉石,分為軟玉和硬玉。
玉石文化之源是從軟玉開始的。
軟玉,蘇聯化學家曾將軟玉命名為“中國玉”。軟玉的大部分在國際上並不被認為是玉,而是非玉礦物,但在中國涉及文化理念而被稱為玉的一個主要類別。
因此,中國流行的所謂“中國四大名玉”(和田玉、綠松石、岫巖玉、獨山玉),實際上真正屬於礦物學上軟玉的,只有和田玉、岫巖玉。
軟玉的化學成分是鈣鎂矽酸鹽。
和田玉具有玉石中最犟的韌性而不易破損。分佈於中國崑崙山,包括了以白玉為代表的多品種軟玉系列。和田玉是純度較高的一類軟玉,礦物比重在2。80-3。10之間,莫氏硬度在6-6。5之間。
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故名,其質地細膩,“白如截脂”,特別滋蘊光潤,給人以一種剛中見柔的感覺。這是白玉中最好的品種,目前世界上僅和田有此品種,產出十分稀少,極其名貴。
還有就是硬玉,也就是翡翠,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