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4/4 頁)
。
“各州的軍隊應該也要有種植的基地,士兵們可以利用空餘時間種植糧食、蔬菜和養殖雞鴨魚牛等。當然平時的時候,需要請專門的人打理。我看,受傷士兵就可以安置他們進入基地管理田間小事,或者負責養殖。”林子吟出主意。
“會不會影響訓練?”羅恆擔憂地問。
“不會。”楚隨風終於開口。“正規計程車兵平時按時訓練,只有豐收或者播種的季節幫忙。人多的話,也就是兩三天的時間而已。而且還解決了受傷士兵的安置問題。”
“姑娘的方法妙。”司徒功也十分贊同。特殊情況必須特殊對待,要是各州的軍隊能自我解決掉軍餉和糧草的問題,那麼王爺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負責種田的退伍軍人,可以每個月照樣領取軍餉。不過,他們的軍餉必須按照參照當地的長工工錢計算,工錢可以略高。”林子吟說,北地情況太特殊。必須想辦法自產自銷才行。
當初毛主席打天下的時候,不就是開荒種地過嗎?南泥灣的故事到現在還膾炙人口了。
“對於一些重犯,讓他們待在牢獄中吃白飯也太可惜了。”林子吟繼續出主意。
“姑娘是想讓那些人幹活?”司徒功眼睛一亮。
“對,將會武功的人武功廢除掉,然後安排專門的衙役看守。劃分一片偏僻的農莊給他們,讓他們帶著腳鐐幹活,可以按照他們所做給少數的工錢。”她說的是現代的監獄人性化管理模式。
“好辦法。”司徒功拍案叫絕。
林子吟的方法,幾乎將北地所有能用的人全都用上了。
“邊城的百姓由於處在危險地帶,他們種植的糧食可以少收一成賦稅,同時免費開設的學校內,將武課作為重點科目教習,當然文科也不能落下。所有適齡的兒童從六歲到十四歲之間必須在校學習。”林子吟說。
現代人多,每個國家都有預備役之說,古代的北地人煙稀少,當權者必須未雨綢繆,合理地將所有能用的人才全都用上才行。
“最重要的還要讓百姓對北地有歸屬感,讓他們的安危、榮耀和財產與北地的存亡緊密聯絡在一起才行。”現代軍校內,思想教育在教學中絕對是重頭戲。
信仰是民眾對所在地有歸屬感的第一步。
飯桌上不知什麼時候變得靜悄悄的,所有手裡的筷子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