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王玫正扶著崔氏在內堂中緩步轉圈走動。王旼帶著寒風奔了進來,凍得通紅的臉上充滿了興奮,小手裡捧著一堆新雪:“祖母,阿孃,姑姑,下雪了!”他也不怕冷,捧起雪彷彿獻寶一般給長輩們看。但沒等他炫耀夠,雪卻已經漸漸融化了。他疑惑地看著手中的雪化成水,剛想繼續去外頭再捧一些回來,卻被王玫拉住了。
“手都是冰的,不覺得冷麼?”王玫給他揉熱了手,這才牽著他來到炭盆邊烤火。內堂裡暖融融一片,卻不知如今考場中又該是何等寒冷?後世都覺得高考安排在六七月實在太難熬,她卻覺得,此時在數九寒天考試才更痛苦。幸而只需要熬上兩日,若是時間再長些,身體弱的恐怕一染上風寒便可能斷送掉性命了。
李氏手裡拿著一串佛珠,慢慢地撥動著,口裡輕輕念起了經文。晗娘、昐娘也都隨著她唸誦起來,王旼眨了眨眼睛,卻突然背起了《道德經》。雖只得前面幾句,但內堂中諸人聽得皆是一怔,而後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緊張與擔憂之意也在笑聲中一掃而空了。
兩天後,進士科考完。比起旁人那凍得青白的臉色,王珂卻彷彿只是去友人家中歇息了兩晚一般,風度翩翩如舊。因王昉、王旼對他省試都十分好奇,他也不需要立即休息,索性便說起了考場中的事。吃住都在一處,自然會發生些大大小小的趣事。孩子們按他所說的,又自行潤色了一番,更是樂不可支。
一片輕鬆的王家人自是不知,崔敦很快就親自看了王珂的答卷,笑眯眯地撫著鬍子回家,對崔淵道:“你那未來舅兄,想必定是進士無疑了。”不但崔淵聽了很高興,連崔澄、崔澹,甚至鄭夫人,都覺得帶出了幾分與有榮焉之狀。本便立志於下場科考的崔篤、崔敏、崔慎也將王珂王七郎當成了努力的目標。
崔淵本想給王珂送個訊息,轉念一想,覺得他那未來舅兄大約並不需要,只需等著榜文便是了。於是,便一直保持著沉默。
轉眼間便又過了半個來月,明經科率先張榜。王家派去打聽的僕從回來報說,鍾十四郎高中了。王珂立即給鍾十四郎去通道喜。緊接著,進士科也張榜了。果然,太原王氏王珂名列前茅。奪狀頭者,則是位四十來歲的中年文士。至此,貞觀十六年年初的這一批新進士,正式進入了高官世族們的視野當中。
作者有話要說:好睏……Zzzzzzz
☆、第九十四章 添妝鋪房
太原王氏三房出了一位進士的訊息傳出之後,長安城中那些世族豪門紛紛開始垂首正視日漸沒落的太原王氏。再思及崔王二家的婚事,那些不堪匹配的言論也終於煙消雲散。有一位進士支撐門庭;總比那些靠著門蔭出仕、十數年止步不前的家族走得更長遠些。於是,關於崔尚書慧眼識珠的議論喧囂日上,而確實欣賞王珂的崔敦也毫不謙虛地將這些讚美都收下了。沒有任何人想到;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新郎新娘二人是否另有什麼隱情。
又幾日;王珂透過吏部關試,獲得守選授官資格。此時守選官員隊伍尚未如開元時期那般龐大,新進士也沒有必須守選三年的規矩。國朝雖已建立二十餘年;但因疆土變化甚巨;官員空缺亦很是不少。京官且不提,外官卻並未滿員,隨時都能在邊疆附近尋出職缺來。當然;莫說是進士出身,便是明經出身,又哪裡願意去那些偏遠之地任九品縣尉?也只有雜途出身的流外官,才會不計艱難趕赴那些等同流放之地的蠻荒地區任官了。
有崔尚書在上頭鎮著,王珂自然絲毫不擔心授官之事。他也暫時無暇理會家中盈門的賓客,而是專門抽出幾日時間與好友們小聚。他結交的朋友中,唯有鍾十四郎明經及第。其餘朋友羨慕之餘,也都虛心求教,兩人也毫不藏私,將考試經驗、心得與體會一一告知。到了後來,酒宴索性便成了文會,大家吟詩作賦,皆盡興而歸。
次日,王珂算著日子,給鍾十四郎去了一封信,又給崔淵遞了一張帖子。
當帖子送到崔淵手中的時候,他搖首淺笑,嘆道:“我這舅兄,剛開始將我當成洪水猛獸般提防,如今卻又視我同聖人君子,嘖……”引見一位朋友也就罷了,為何還要說明自己曾有將九娘嫁與他的念頭,卻被九娘拒絕了?不過,說得如此坦然,他便是想生出什麼心結,也已經毫無意義了。
他又看了一遍帖子,忽而笑了起來。九娘拒絕?應該前後拒絕了很多回罷?連元十九逼婚都未能讓九娘選擇鍾十四郎,反倒是認同他給的建議出家做了女冠,後來又因他還俗歸家,他又何必在意這些細枝末節?
略作思索後,他便回了帖子。婚期眼見著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