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頁)
一期結束了,穆先生進得最後的總結課。
“就這樣結束了?”眾學子感到不可思議,果然就是五百文的內容。
“是啊,沒感覺上幾節課啊”沈銘感覺這一個月,坐在課常上的時間根本沒多少,他跟其他一樣,也許就是五百文的內容吧,他期待三十兩的第二期,這個總有點內容吧。
“我也是”其他人附合道。
穆先生這次夾得書本有點厚,走進來之後,大家還在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視他這個夫子為無物啊,沒辦法,咳了幾下後,課堂安靜下來。
“各位才子們,結過一個月的學習實踐,有何感想”穆先生笑眯眯的問向大家,看著眾人如便秘的表情,不置可否。
“實踐,什麼叫實踐?”有人問道。
“到田裡做農活啊”穆先生回道。
“啊原來指這個啊。”眾人搖頭,那個農活是他們這樣的人幹得嗎,並不認同。
沒有下地的,都不敢吭聲了。
“有沒有人想說些什麼?”穆先生繼續問道。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說什麼,總共就讓了幾節課,而且每次都是一張紙一掛,課就結束了,能說什麼。
嚴旭然見沒有說,自己站了起來,“我有些話要講”
“請講”穆先生點頭。
“我把各地物價統計好了。”嚴旭然把自己統計好的單子給了穆先生。
其他學子都驚訝的看向他,居然不聲不響的把這件事了?
“有何感想?”穆先生接過單子看了一遍,不錯,有幾句感悟。
“物價最高的是北齊,最低是趙地,處於中等的是燕地、和趙地,不比較不知道,比較過後,發現這很不符合事實,北齊發展得並不好,為何他的物價最高?”嚴旭然百思不得其解,窮地方的人不應
當沒有銀子買東西嗎,所而是物價最高。
“問得好”穆先生高興地點頭,“是啊,為何呢?”
“學生不知”嚴旭然站起來拱手行禮。
“說老實話,我也不知”穆先生笑著回答他。
“啊”嚴旭然驚訝,你不知你出什麼題。
“不過我已經向人請教過,各位聽過傳言吧,北齊有金礦的傳言。”穆先生嚴肅起來。
眾人點頭,但誰都沒有出聲,這可不是能隨隨便便議論的事。
“世人一直認為,我要是有個金山銀山就好了,這樣就不要生產勞作了,就可以坐享其成。大家是這樣認為的嗎?”穆先生反問著學子。
“是”眾人點稱是。
“北齊金礦的金子有一部分流入到民間,成為幣而流通,但實際上北齊的生產極其低下,低下的結果是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糧食或其他東西出產,幣多物少的結果是什麼?”穆先生邊分析邊反過來問
向學子。
“幣輕物貴”嚴旭然反應過來。
“對,就是這樣”穆先生點點頭。
“這樣說來,有金礦並非是件好事,得有糧有物跟他對等,才有意義。”嚴旭然想了一會兒說道。
“沒錯,以前的北齊就是陷入了這樣的怪圈,結果導致農事蕭條,生產低下,這就是我為何要問你們各地價格的原因,透過這個現實來認識一個真實的北齊。”穆先生情緒高昂的對著大家說道,希望
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除了嚴旭然,其他人都焉了,書中從沒有提到過物價能反射出這樣的道理。
穆先生繼續說道,“至於說到劫匪縣令,一方面仍然說北齊的貧困,另一方面,一個讀書人能放下身段做劫匪,試問在坐的能做到嗎?”
“打死我,也想不出做這行當啊”有學子說道。
“我也是”
穆先生笑笑,“並不是鼓勵大家去做劫匪,而是從中學到這樣一個道理——變通,依據不同情況,作非原則性的變動,不拘泥成規,能夠迅速作出應對,解決眼前的困境,即使是劫匪他也值得人尊敬
,你們或將為官,或已經為官,在處理民事時,只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想就是劫匪也可在律法之內情有可原。”
原來覺得可笑之至的學習,聽到這裡,都笑不出來了,沒有人會告訴他們這些道理,他們可能在將來會懂,但是卻需要花上很長時間,甚至花出不可想象的代價才能懂,但今天有人輕而易舉就告訴了
他們。
他們覺得這五百銅子值。
“那先生,接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