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3/4 頁)
父子臉色青白,難看到了極點,曹氏愣了半秒,掩耳尖聲喊道:“你胡說!來人,給我把這個胡說八道的奴才叉下去!”
紀壽匍匐在地不敢抬頭,天知道,現在最想下去的,是他。
但他不敢,只能心驚膽戰趴著。
為什麼二房夫妻反應會這麼大了呢?
要知道,爵位承爵這事情,承了就是承了的,即便是陰差陽錯之故,在沒有什麼特殊情況之下,也不會因為世子生還,就把以襲爵的二叔擼下去換回來的道理。
要知道,王朝的爵位承襲,可不是兒戲的,你陰差陽錯,只能算你倒黴了。
其實,問題就是出在這裡了,朝廷的誥封不是兒戲,不管有何原因,都沒有輕易更改的道理。
侯爵如此,世子之位也如此。
是的,紀宗賢給嫡長子紀明欽請封世子的摺子,去年就遞上去了,可惜直到現在,還沒有被朝廷批覆下來。
說到這裡,不得不稍稍提及一下,大周朝的爵位承襲制度。
世子之位,就猶如皇太子於皇帝之位一樣,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皇帝承認,朝廷承認,天下臣民承認,它具有唯一性。
皇帝那位置,還有可能兄弟不服,在最後時刻把太子拉下馬,自己篡位上。
換了世子之位,就完全沒有這個煩惱,畢竟頭頂始終有人壓著嘛。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請封世子的原則,由現任當家人寫了摺子,呈上朝廷,等待批覆。
一般若是嫡長子請封,朝廷是沒有理由不批的,若看你不順眼,最多就壓上或長或短一段時間罷了。
紀宗賢就屬於被看不順眼那一撥。
當初他承繼的是兄長爵位,不好侄女還未出孝,就急不迫待請封自己的兒子,吃相太難看。
於是,就只能緩一緩。
這麼一緩,紀婉青姐妹出孝了,馬上就爭產風波,紀宗賢夫妻出演丑角,京城聞名。
這當口上摺子,肯定被卡,於是,只能再緩緩。
這麼又緩了緩,一直等到去年年中,好不容易紀宗賢認為風頭過了,才把摺子遞上去。
結果還是卡了,高煦彼時與妻子心意相通,十分不喜靖北侯府,大夥兒會看眼色,兼對這人相當看不上,摺子很默契被壓下來了。
這麼一壓,就是韃靼犯境,大戰拉開帷幕,更沒人搭理這些許瑣事。
再後來,就是大軍凱旋,紀明錚隨皇太子一起還朝了。
換而言之,紀宗賢那道請封世子的摺子,朝廷直接打回來即可,也不必再批覆了。畢竟一個侯府,不需要兩個世子啊。
在外人看來,這叫完璧歸趙,紀宗賢好歹還能當幾十年超品候,撞了大運。
現在,靖北侯府也不怕繼續沒落,君不見,能幹的紀世子回來了嗎?
在朝廷看來,這叫稱心如意,忠心且有才幹的臣子承爵,實在比無能窩囊廢好上太多。
所有人都覺得挺不錯的,除了紀宗賢一家。
簡直無法接受啊!
吃下肚子的肉,現在還讓他們硬生生吐出來?
哪怕他們烹飪無能,煮地一團亂糟糟,也是吃下肚子能管飽的啊!現在竟然要活生生被摳出來?
本來紀明錚立大功而歸,紀婉姝這樁禍事隨即消弭,算是好事。但很可惜這同時意味著,紀宗賢百年後,這爵位就得歸還大房。
誰還能慶幸避開了禍事?誰還能高興得起來?
延壽堂中,除了何太夫人流出喜悅的眼淚,高聲感謝列祖列宗以外,其餘所有人,如喪考妣。
何太夫人喜極而泣是真的,能幹的孫子回來了,她享福的日子也回來了,孫子立下大功,二房惹的一屁股禍事,也就不是事了。
二房所有人如喪考妣也是真的,即使麻煩再大,也總比以後吐回爵位要好啊!特別是紀宗賢夫妻,以及紀明欽,這簡直是直擊要害,且一擊斃命。
不過不管怎麼樣,時間流速也是一樣的,次日,大軍抵達京城外,犒賞三軍,宮中慶功宴開始。
這一個晝夜時間,這個靖北侯府的氛圍非常古怪,然而哪怕紀宗賢幾個有多不願意,紀明錚也是要回來的。
本以為戰死的世子迴歸,生擒韃靼可汗,立下不世之功,靖北侯府當然得灑掃街巷,大開府門迎接。
何太夫人輩分高,等在延壽堂沒出來,紀宗賢並曹氏,領著一干主子奴才,一聽見宮宴差不多要散的訊息,就迎了出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