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對,戰場上,比的是快進快出。之前就說過蒙古的馬刀的血槽開得好,為什麼,因為血槽把空氣放進了傷口,讓刀尖能很容易拔出來。寬片刀就沒有這種優勢,有時還會卡在骨頭裡。
所以辛鯤這回打的就是傳統的馬刀樣式,但比傳統長刀略寬一點。刀背上蒙古式的兩根細長血槽,刀背卻又是西式的,略帶一點弧度。俱樂部做過實驗,真的彎刀近身殺人比較方便,而日式的長刀那種弧度,其實是非常科學的……
總而言之,這把刀是集中了眾家所長的,而手柄和刀身的長度和寬度都是根據顧宏的身高,手長,甚至於背長計算出的最佳方式,當然還有重量,對他來說,這個重量是他用來最舒服的。
正是這樣,顧宏才會覺得拿到手上,就跟這把刀心意相通。沒有什麼心意相通,只是因為各種合適罷了。
當然,顧宏在那興奮的試刀時,跟在他後面的郭深夫婦和郭鵬只是安靜的看了一眼,就退了出去。
當然,郭深父子還是多瞟了幾眼那把刀。他們直接從大路過來的,剛聽辛爺說了,辛鯤在地裡,現在他們更想看那個打出這種神兵的人。
辛鯤在地裡,這些日子,她一直在努力澆地,然後每隔五天翻一次。她心裡沒底,她也不知道是不是多翻就能讓土地變得肥沃,她還知道有一個詞叫‘過猶不及’。
就算全村的人都在儲水,但水還是太少,不可能澆透。不然,為什麼現在她澆水都是在半夜。天越來越熱,她怕沒澆下去,就把水份給蒸發了。
而辛鯨此時就在辛鯤的邊上,之前辛鯤讓他幫忙請求全村人幫忙儲水時,他是不以為然的。但他還是偷偷的關注。後來發現那位住在辛家的少爺竟然每天晚上幫著辛鯤澆水,他就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出來幫忙了。
但有少爺在的地方,他根本攏不過去。等著少爺走了,他也就出來了,不過,他比辛鯤還不如,挑個水,能把水全灑村裡的古板路上。
辛鯤也不指著他了,每天自己擔,自己澆,辛鯨有點不好意思,不過呢,卻也沒攔著辛鯨跟著他。
辛鯨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跟著辛鯤,可能他也想知道辛鯤在想什麼。一塊已經屬於家族的土地,為什麼還要這麼上心。
他甚至進了作坊,沒有人子阻止他進去,他看到了全部人都在努力的工作,包括那個半夜還在澆水的那個遠房堂兄。
瘦小的身板,舉著他能拿得動的那個錘子在一塊大鐵上敲打著,他很努力並且專注的在那敲打,就好像那是他的一切。
此時,他又專注的看著泛黑卻依舊乾涸的土地,辛鯨跟他半天,每天都來看,有什麼可看的,每天晚上澆,結果白天,土地上還是乾涸的,看著他都覺得氣悶了,“你天天來看,在看什麼?”
“我第一次來時,地是黃色的,手一捏全是沙。就算不幹旱,這裡也再不可能種出糧食了。”辛鯤抓了一把土,當著辛鯨的面,輕輕的揉開,土塊裡有隱隱的水份。
“什麼意思?”辛鯨不解的看著堂兄。
“意思是,若是我們走了,這塊地也別交給村裡人了。哪怕找一家老實的佃戶,少收點租子,看到這個顏色了嗎?黑色代表肥沃,潤澤。”辛鯤給他看,看著乾涸的土塊裡,竟然是有水份的。
“對你們來說,我們其實是包袱對不對?”辛鯨看著這個說話很溫柔的堂兄,他還沒聲,聲音輕柔的像個女孩,但是,他有自己沒有的堅定。
他腦子並不差,能讀書的孩子,腦子都不會太差,這些日子,縣裡也說了,兵部不會再向他們訂兵器了。
新族長又去找辛爺,希望辛爺能幫他們去縣裡說說,辛爺能說什麼,只說,之前沒有兵部籤子時,他們也過下來了,兵部的籤子太害人,還是按著以前的法子過日子比較安全。
新族長自己跑到縣裡,太爺回京了,洪主簿的說法跟辛爺差不多,讓他們不如在縣裡開個鐵器鋪子,然後村人打鐵,縣裡賣。
不得不說,這是好主意了,他之前跟父親也是這麼說的,當時他還把兵部籤子算進來了,說有大作坊在,再招一些大匠,一邊是鋪子,一邊有兵部的固定的收益,他們收入會很可觀。
可是問題是族長六叔回來說了洪主簿的主意,村裡竟然都不答應。原因是,得再投入,先買鐵回來,然後打農具,還有去城裡租鋪子也得花錢,他們還欠著辛爺錢呢!
而辛鯨知道,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怕虧本。自己辦鋪子,誰知道有沒人買。他們之前隨便打成什麼樣,辛爺保底,但現在,誰信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