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1/4 頁)
每天都有專業的檢修人員對仿星器進行詳細細緻的檢查,科工院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高階工程師與老教授們一改之前的作風; 個個都高度專注; 甚至許多老教授都親自上手指導了……科工院負責發電機組生產的團隊差點被核工程研究所的老教授們給逼死。
與傳統的發電機組不同; 即使可控核聚變帶著‘可控’二字; 那也絕對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可控; 如果把尋常的發電機裝配道可控核聚變發電站上,估計只需要幾毫秒的時候,就能燒燬那些發電機組; 為此科工院發電機組研究所特意拿出了五十年代初期曾投入大批次資金研究; 但後來因為問題重重而不得不擱淺的磁流體發電機組計劃。
由衛添喜親自上陣解決磁流體發電機組執行中的理論問題; 蓉城電子科技大學與長安電子科技大學聯手發力; 藉助中山大學計算材料研究所的理論、材料與裝置,這才搞定了磁流體發電機組的硬體裝置,可把那些硬體裝置裝配成發電機組是一回事,保證那些發電機組可以在高功率狀態下穩定執行,不發生任何誤差,這是另外一回事。
發電機組研究所整天都晝夜不分地爆肝忙碌,依舊被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老教授嫌棄速度慢、效率低,發電機組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被氣得嘔血,但也無話可說。
如果發電機組研究所能夠找點確定磁流體發電機組的研發計劃,早點同蓉城電子科技大學、長安電子科技大學聯手,你把磁流體發電機組肯定早就落成了,說不定還能比核工程研究所更早一些呢!哪至於被核工程研究所的一群老骨頭冷嘲熱諷?
好在磁流體發電機組已經進入最後的檢測階段,不然發電機組研究所的所長真擔心核工程研究所的那些不講理的老教授會同總管科工院的大領導告一狀。
有兩個問題擺在了所有參與可控核聚變的人員面前,可控核聚變發電站的選址問題以及可控核聚變點火時的控制裝置問題。
在可控核聚變的研發過程中,所有模擬實驗都是透過科工院那臺殘破老舊的超級計算機完成的,可模擬實驗與真正的點火不一樣,模擬實驗允許兩秒之內的誤差存在,但真正的點火試驗卻需要將時間誤差約束在003毫秒之內,那臺老舊殘破的超級計算機根本不可能完成,指不定它什麼時候來一個卡頓,實驗就涼涼了。
進行核試驗的氚粒子極為稀少,一次都浪費不得,雖說科學院核物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子增倍與液態鋰揮手氚粒子的技術已經得到了實驗證實,但誰願意浪費?
那浪費的不僅僅是氚粒子,還浪費了這麼多人的時間與心血,同時,如果點火試驗無法在三次之中順利完成,那對於所有研究人員計程車氣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打擊。
面對這樣的情況,原本決定親自去參與可控核聚變發電站選址的衛添喜臨時更改了行程,她把超級計算機的更新迭代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
……
早先衛添喜不在的時候,超級計算機更新迭代計劃被迫擱淺,後來衛添喜歸國,科工院有心去請衛添喜回來重啟超級計算機的更新迭代工作,可是他們沒有那個臉,畢竟當初衛添喜被輿論糾纏的時候,他們沒有替衛添喜說過一句話,反倒是十分不講情面地同衛添喜劃清楚界限。
如今衛添喜主動提出要重啟超級計算機的更新迭代工作,科工院超算研究所的所長以及一大群科研人員自然是十分歡迎的,不用衛添喜說,他們主動就把原先衛添喜待過的那間辦公室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自發地把一摞又一摞的研究進度報告放到了衛添喜的辦公桌上。
等衛添喜把那些報告挨份看完時,她 感覺有點心累……與當初做好的超級計算機更新迭代計劃相比,經過三年多的時間,超級計算機更新迭代專案可以說是沒有取得丁點兒突破性成果,一直都在原地踏步。
不得已之下,衛添喜只能重新規劃。
她直接同中山大學計算材料研究所、蓉城電子科技大學、長安電子科舉大學達成了合作關係,將硬體裝置的更新工作全部委託給這三所高校她又聯合水木大學計算機系、電子資訊系、京城科技大學電子技術系、京城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許多科研人員一起,對標完成超級計算機的運算系統、作業系統的更新最佳化。
……
科工院的事情已經夠衛添喜喝一壺了,水木大學數學系的系主任還給衛添喜找了一件事情。
鑑於《應用數學》的掛科率奇高、不管是上學期末的第一次考試還是這學期開始時的補考,透過考試的人都不足一半,數學系的系主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