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個人人手塞了一個,隨後走向下一個袋子:“紅薯藤也能煮了吃,紅薯也能煮了吃,味道倒是沒有稻和麥好,不過勝在好種,還不怕大旱。”
好種和產量高,這就足夠了啊!
不過……
“若是想要讓不少地方種起來,恐怕還要朝廷出面。”姚旭略有點擔憂,“百姓生怕種了收不了,交不上糧食,自己還吃不飽。不會輕易去嘗試。”
舒淺點頭:“是。沒事,朝廷那兒我會去說。我們先種,然後在酒肆裡做好了賣。物以稀為貴,一傳二二傳三,這紅薯名字就出去了。有的百姓就會為了這名字,為了這價格,樂意去種這個的。”
至於種了之後的事情,價格如何調整,百姓如何交糧,那都是戶部的事情。
與她並沒有關係了。
眾人意會,都覺得可行。
等所有的全部看完,舒淺並沒有發現玉米。
她微有點惋惜,但也知足。
“好了,這回畢山有大功,喬曼給記上。出海的每一個家中都送一份錢去。”舒淺取出了手裡頭那冊子,“誰讓畢山還是帶了好幾艘船的銀子回來。”
畢山嘿笑一聲。
舒淺跟著笑了聲:“走,下船,把東西都往邊上運一點,叫商會的想要買的趕緊先來,遲了就漲價了。”
教中的人基本上對教內的銀錢心裡頭都有點數。
崇明教看著銀錢賺得多,可這出去也快得很,指不定有些時候,庫中的銀錢還沒他們家裡頭的多。
當畢山將這個訊息傳下去後,所有人更是一片歡呼。
崇明州這塊新納入了的沙土地,本來就有部分在商會手中。
崇明教出海歸來這一事,很快就傳到了最近的幾個商人耳中。他們這可都是有著多年的經商意識的,一聽到海外東西來了,馬上反應過來現在價格還沒上去。
等回頭東西少了,價格只會越喊越高。
沒等崇明教來喊,有幾個已經先帶著一批自己的僕役衝向了崇明教那兒。
舒淺看著碼頭人越來越多,也不慌。
隔開了一塊地,專門讓崇明教會算賬的一排給坐下。凡是來買東西的,都來這塊兒地看貨說價。按次序來,來晚了的就要等著。
領人看貨的教徒,一人一次只帶五到十個人,給了錢或者是崇明教信得過又留下欠條的,那就能直接當場拿貨走人。
剛開始還有點亂,到了後來,那是越來越規矩,越來越齊整,即使碼頭上到處都會有催促聲,可也沒出什麼事情。
東西漸少,銀錢漸多。
舒淺二話不說,讓教徒們將這批銀子給送到教中去,由師華帶隊守著。
畢山等人被舒淺勒令暫時去休憩兩天,兩天後才允許再來幫工。
很快,遠在京城中蕭子鴻便收到了錢,紅薯,以及一個燒玻璃的人。
錢他收下,這些是換火器的錢,也是他要用來建別院的錢。
紅薯,蕭子鴻提筆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直接讓人連著一道給送到了戶部尚書的桌上。
至於燒玻璃的人,蕭子鴻將人送去了工部。
海外貿易一開,六部接下去恐怕要更加忙碌了。
不過國庫裡這回,有錢給官員漲工資了。
他頗為欣慰這麼想著。
作者有話要說: 教徒們:發財啦!!!
官員們:發財啦!!!
感謝君:
安靜吃瓜扔了1個地雷
第84章
崇明教初次海外歸來,面上看起來不過區區出了個海; 通了個商; 實際上這崇明州; 卻是吸引了舉國上下所有人的目光。
尤其是朝廷上的所有官員。
有心的,甚至已將人派遣去了崇州; 想要看看能不能趁著早,摸一趟渾水。
而此刻的京城姚家並不是這般的氛圍。
姚常林面對自己面前唯一的嫡子; 幾乎是要被他氣暈了過去。
姚家幾代人,養出了姚常林這個恣意妄為的性子,他自己是清清楚楚的。年少時候光顧著自個舒爽; 幹出來的基本上都不是人幹事。
等回頭來隱隱有點後悔,便只能在別的地方去彌補。
他好在脾氣還成; 又會說話; 運氣也好,文筆不差; 寫兩篇東西; 愣是能讓人上門來給他送錢送酒。
姚常林就是清楚自己這個性子,才明白自己並不適合做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