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姚長青若是考不上舉人,那她就幫著推薦一下。
她還怕一個區區姚家不成?
梁又鋒更是覺得,世間少有三元郎,姚長青今年考不上,那去順天府混個差事,回頭繼續考不就成了?考個十來年的又不是少有的。
再說姚長青還沒愚笨到十來年都考不上。
這一切姚旭都渾然不知。
他還正在自己的追妻大業。每天白日出門做事,晚上回家情深意切“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和師華從清議到清談,再到實幹興邦,轉頭大談舒淺少有的君子之風和蕭子鴻這位新皇的寬廣胸懷以及繼位後舉措。
聽多了,師華舉手表示自己更想聽兵書。
於是姚旭轉頭就去尋了一堆的兵書,順帶以一種師華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從社會當時的百姓情況,來談兵法。
聽著聽著還挺入迷的。
當然這種談情說愛的方式幾乎不可取。
也就是姚旭和師華兩個人一個願說,一個願聽。
換到畢山和喬曼等人身上,估計直接就聽睡了。換道舒淺身上,蕭子鴻若要說,舒淺聽歸聽,晚上更想在床上打滾。
這事沒過多久。
崇明教商議著下一回出海的事情。
教中那些個異國人,十個裡面八個都被參將給帶走了,剩下兩個則是死活要留在崇明教附近過日子的。舒淺想想確實要留兩個會異國話的,就將人給留了下來。
那些被參將帶走的異國人,基本上帶去了京城。
主要是為了詢問關於海外諸國的事情,他們在崇明教這邊講過一回,到了京城要另外再細說一回。
不過這事情在京城裡算是小事。
京城裡如今更重要的事情,是科舉。
三年一度的秋闈開始了。
每個三年一做的事情,都是大事情,比如地方官要每隔三年去一趟京城,考核一下自己三年來的成績。比如著舉國關注的三年一回科舉考核。
今年的科舉尤為引入注目,因為今年是新皇登基後第一回舉辦鄉試,來年則是第一回會試和殿試,按理,收的人多。
這幾年保不準入翰林院的幾個,都將會是能夠陪同當今陛下走過他整個執政時期的官員。
那可不一般。
於是這一回的科舉考核,人數也達到了以往之最。
舒淺是知道姚長青要參與的,還提起了興趣關注了一下。
教中的諸多孩子,自從識字後,也明白了科舉對於識字的人而言代表了什麼,也一一湊了個熱鬧,說起了最近崇明州比較有希望的秀才。
那些個秀才年紀輕的基本上都算是家裡有點閒錢,專心備考的,年紀長的都是一邊幹活,一邊備考。
到了時候,就要趕往自己戶籍所在的貢院。
若是中了舉人,來年就要趕往京城。
外頭都在談論科舉,姚旭就不一樣了。
他反正不考科舉,想著要不在科舉前先成親了。科舉之後成親的太多了。不少人想要得到一個好名頭之後再成親,那身家就漲了上去。
舒淺知道這事後,看姚旭的眼神頗為複雜:“你這個成親理由,實在是極為罕見。”
姚旭笑得還挺高興:“那是教主聽得少。成親時教中熱鬧熱鬧,隨後我們再出海。在海上也算是別有一番滋味。我們可別耽誤了重要事。”
舒淺看著他這麼高興,忍不住就笑了起來。
有時候她看這群教徒們,像看孩子,見著他們高興,自己跟著就高興。
姚旭的親事就那麼定了下來,隨後就是尋媒婆,然後按著畢山和喬曼當初成親的法子,就那麼走一趟。
他這回的婚事,梁又鋒尋了另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專程去給姚常林隱蔽送了訊息。
姚常林將這事也就私下裡和姚長青、藺淑說了一聲,隨後就閉口不言。
閉門不出的姚長青聽著自家哥哥要成親了,很是高興。藺淑和他親自挑選了禮,先一步讓人給送去了崇明教。
當然,姚常林和姚長青都沒有親自來崇明。
他們也清楚,姚旭和他們之間的情誼,也就在這個地步而已。
姚旭生於姚家,但早已當自己不再是姚家的人了。
姚旭和師華成親那天,教中是一片喜慶的紅色,將過往的陰霾全部驅散。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聽音樂劇《吉屋出租》裡的那首《我會保護你》,有一段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