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4/4 頁)
不過礙於姚旭著實太好用了,教中真沒有第二個可以匹敵的謀士,舒淺並沒有把這刺激人的話說出口。
她對著姚旭微微一笑“到底是女子,你要體諒體諒。”
姚旭揮著扇子,略為倨傲“那是自然。”
第44章
崇明教如今總計人數有一百零四人。
其中女眷、孩童; 去除之後共計有七十八人。
七十八人中; 有匠人若干,以至於最終能夠算得上可以拿出手的教徒,不過四五十人。這四五十人並不是全部住在崇明山上,而是有不少住在崇明教名下的田邊、周邊縣城、賭場中。
當然; 這七十八人中撇去要勞作的,其他人一旦召集起來,對於舒淺而言已足夠了。
她給梁又鋒書信一封; 將自己初步設想都告知了梁知州。
信很快得了答覆。舒淺心有成竹,當下就帶著自己這四十多人名教徒; 推著車,運了一大堆的物件到了崇明山周邊那六百頃的沙地上。
清理沙地、攤開物件,搭建臨時住地。
舒淺安排了部分工匠在這裡“不過數月後,我們要在這裡造船,你們需要搭建出一個能夠讓大船停靠的碼頭,要穩固牢靠,甚至當這六百頃變成八百傾; 都不能阻礙到這個碼頭的使用。”
地基要牢靠,長度要足夠,要讓他們崇明教的船能夠真正輕易在海上行駛。
工匠們以前哪裡幹過這種事情,如今聽著舒淺的吩咐,一個個滿臉漲紅; 氣勢恢宏大聲應下“是!”
舒淺滿意點頭。
工匠們領頭的那位樸實乾瘦的中年人; 名叫祝海軒。他是蕭子鴻不知道從哪個角落裡挖出來的; 原本並不是江南人,而是趕了好些日子的車,拖家帶口來到崇明教的。
他沉默寡言,在一群人中顯得格格不入。
但舒淺先前將自己對海舟部分的紙交給這群工匠看過後,祝海軒當天就拿了一本殘破的書找上了她。書中全是各式各樣船隻的製造方法,還有部分祝家祖輩的研究。
祝海軒家裡頭以前就是造船的,只是後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最終淪落成為一名普通的木匠。
海舟和普通船隻建造起來並不一樣。
小一些的船隻,比如海鰍船,造價只有真正海船的十分之一,同樣能上海,但根本前往不了更遠一些的地方,最多隻能在海邊稍遠一些地帶行駛。
這些船隻中舒淺更偏向於造商運海船。
在眾人忙碌起來先霸佔位置時,他則是在舒淺身邊和舒淺交流著他們最終海船所需要動用的材料“船舵稈必須要用鐵力木,船縫要用魚油和桐油。”
舒淺點頭“用材這一塊你個數量,我派人去採買。”
祝海軒沉穩點頭“謝過教主。”
事實上船縫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