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 太醫院是直接聽從帝王命令的。所以當蕭子鴻下令讓太醫院給藺淑治病,太醫院的一等醫士,自然將藺淑的事擺在了前頭。
蕭子鴻還挺狠的; 基本上是明晃晃說了憐惜姚家姚長青不容易,為兩人之間情誼所感動,所以特派了人給藺淑看病。
他沒點任何的姚家不對,卻是依舊將姚家那些長輩的臉給打了一頓。
為什麼姚長青不容易?
能考上進士的,哪一個容易的?都是家中上有老母親老父親,下指不定連孫子都有了。寒門都出了好幾個,哪輪得到姚長青不容易?
他可是個世家子弟哎!
眾人有心,便打探了姚家的事。這就讓前些時候姚家宗族所作所為,從世家上層,徹底傳遍了世家下層,再傳遍了京城的老百姓。
原本對於藺淑不能生,還對姚長青有點想法的幾戶人家,更是絕口不提這事。這會兒冒頭,可是要被千夫所指的。
外頭如此,太醫院裡眾太醫其實心裡頭也有些數。
他們雖說每個太醫擅長的並不相同,不過在一塊兒討論討論還是可行的。
“尋常而言,發生偏癱有這些情況。”一位太醫點出了自己所瞭解的所有偏癱型別,“有的是撞了腦子,有的是撞了腰,有的是天生不足。還有便是其它病引發的。”
“我看過診斷,藺氏是馬上摔下,有傷骨,正骨後還是動不了。腦是沒有傷的。”另一位說了。
“這些時日是在針灸吧?這法子好,不容易傷。就是見效慢。”
“嗯,是位二等醫士。趙老的徒弟。這些時日在京中安樂堂當值,和那異國人老湊在一塊兒。”
“哎,我也聽說了。那海外,叫歐,歐暹巴對吧?”
一群人這話一不小心就偏了原先的話題,說起了勞森。
勞森在太醫院登記過名字,他的治病方法,那是聞所未聞。太醫院有的人受不住,可下過州縣,去過邊關的大多太醫,倒是另有想法。
在邊關和在海上差不多,有的時候這傷,或者箭頭嵌入了肉裡,不動刀切割掉點肉,還真是沒法治好的。
自古至今,從醫書而言就有《黃帝內經》等髒象學說,就醫士而言,諸多留名醫士都明白,只有明瞭人身構造、明瞭身理,隨後才能更好看病。
有朝代開國修訂醫術,更有帝王吩咐太醫院解剖屍體以學習。
大部分醫士並不是迂腐之輩,只是尋常百姓不樂意讓他們隨意折騰身子。他們只是醫士,御醫就個八品的名頭,還能逆著人念頭來?京城裡隨便丟個石頭,帽子都比他們高。
因此醫士學醫,也都是學些老百姓能接受的。畢竟他們也要考慮吃飯的。
現在來了個異國人,有了這種剖開身子的醫療法子,這群人忍不住就要討論幾句。
“我見了他畫的那圖,經脈可清晰嘞!”
“真的?回頭我也去看看!就在安樂堂吧?”
“對對。啊,回頭咱們藺氏這事也能看看他那兒有什麼好法子。”
“我覺得還是針灸。”
“要活血。”
“對。要活血。”
一群人討論來討論去,等到事情來了,又各自散去。還是得主治的那位醫士做決斷才成。
負責給藺淑看病治療的這位主治太醫年紀有一些了。他時常給皇家人看病,基本上也都是看那些個傷筋動骨的毛病。
他擅長摸骨看骨。
這外貌與年紀看著再不相符,他伸手一摸,就能說出人的真實年紀來。
這位主治太醫得了令,專程去了安樂堂尋了人,後來又親自去了姚府,給藺淑看了下情況,確認了藺淑是真的腳完全感受不到觸感。
隨後回到太醫院,他與幾個太醫一道又聊了聊,這才正式敲定了如何治療。
藺淑年紀尚小,摔下馬就尋了大夫,之後一直有在針灸,距今也不算太久,情況比他想象中好很多。
這位主治太醫,還專門去拜訪了一回趙老。
趙老那日正好與友人在喝茶。
友人正巧,便是那位被請去姚家,給藺淑診斷過的老太醫。
老太醫一聽這太醫是要接手藺淑的,就和他多聊了幾句:“這藺氏真的是命不湊巧啊。這嫁了個人,出息。要是身子好,有個孩子,日子過得多好?”
誰說不是呢?
幾人在一塊兒也是替她感嘆。
趙老也和主治太醫說著:“這藺氏啊,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