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3/4 頁)
莫不是真有一孕傻三年的說法?
蕭子鴻不得不提了一聲:“你可以下來,我們一道扯就扯動了。”
這一整個人在上頭壓著,整個人使不出力還容易累。
“這不是覺得下床太過麻煩。”舒淺嘴上這般說著,還是聽了蕭子鴻的話,順從爬出被窩,從床上下來了。
蕭子鴻心想著,在床上挪動看起來難道就不麻煩?
人下來再鋪床,那就方便多了。
等鋪好了,兩人重新鑽入被窩,天距離亮都快不遠了。
兩人也沒再折騰,倒是安穩睡了過去。
一夜好眠,醒來又是貼在一塊兒,感受著對方的溫熱。
日子逐漸像是回到了京城那會兒,又有少許的不同。
蕭子鴻的紅色私人下屬團,還順帶接了幫舒淺溝通崇明教的活。蕭子鴻處理朝政事,時常想一出是一出,舒淺則是要處理崇明教的事,一樣是想一出是一出。
前者忽然就折騰起擴充套件百姓民間海上貿易的事,後者忽然就折騰起酒肆新吃食的事。
從海外帶來的各式各樣的東西,老百姓基本上都不敢隨意播種,也不知道拿了果怎麼吃。舒淺想著什麼能做出點有意思的,就讓酒肆去弄那些個吃食。
瀛洲酒肆每隔一段時日就會變換一回菜色,更有意思的是,每七日,酒肆會公佈一個菜譜。瀛洲酒肆還歡迎別的店學這菜譜或者來交換菜譜。
這各地菜色總有不同,菜譜也有諸多特色,或許稍一變動,就能算新菜譜了。
可瀛洲酒肆不同。
它每一張菜譜,都相差極為大。
比如今日教的菜譜,是雞茸豆芽,七天後的菜譜,或許就成了蒜香扇貝,再過七天,或許連菜都不是,而變成了某個新的果味甜餅。
有複雜的用針穿肉入豆芽,有簡單的放好料直接上蒸架。
每回出新菜譜,那些個相關的食材都被一搶而空。
還會有人覺得某些菜色實在不錯,乾脆真想要弄點土來種一些菜的。
朝廷再怎麼推廣糧食,也就以玉米、紅薯等能夠養活更多人肚子的為主。別的輔料佐料,那是老百姓自己有興趣就尋一下種子,沒興趣就算的。
成百上千的種子,海外送進來,老百姓都一臉茫然的,要不是酒肆的菜譜,他們還真不會去研究,更別說種了。
舒淺莫名就將這一場桌上的變動,從瀛洲為中心,推向了整個天下,甚至在後來悄無聲息折騰出了海。
天下語言千千萬,舌頭味蕾總相近。
而在同時,蕭子鴻的些許舉動,以及在南京一些官員隱約傳遞出來的訊息,讓整個沿海都有所動作了。
碼頭上崇明教的教徒們肉眼可見多了不少的人。崇明教的那些個工匠們,也陸續收到了挖角,或者說額外收到了單子。
舒淺很快得到了訊息。
“你要多發海商引?”舒淺收了信,轉頭就去問了蕭子鴻。
蕭子鴻點頭:“是。否則老百姓遲早會私自出海,到時候參將恐怕會頭疼,明明該是守著老百姓的,卻讓他要去對付老百姓。”
舒淺想想崇明教已佔盡了便宜兩年多,也點了頭:“有理。”
“那崇明教也該以大船為主,控制好買賣的數量,不能一家獨大。”舒淺想了想,回頭琢磨了起來,尋了紙墨寫起來。
兩人這一有想法就寫,還真是像極了。
蕭子鴻看著舒淺這樣,對她會如何寫有些興趣:“不能一家獨大?”
“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面,會翻船的。”舒淺實事求是,“生意場上,現在的錢是賺不夠的,崇明教佔了太多,他們就會和在一起與崇明教爭。崇明教佔得少了,他們就會自發去選擇自己擅長或者有利可圖的地方去爭。”
這天下做生意的千千萬,少見誰哪門都沾,哪門還都沾了大頭的。
大多都是一門試圖鑽得精,或者兩門貧庸相輔相成湊合過。
“小百姓造船大多偏小船。那崇明教甚至可以與他們小船做生意,用大船運送到更遠的地方去。遠了,那就只有大船能去。”那才是大頭的利益。
舒淺還簡單勾勒一下地圖,示意給蕭子鴻看。
蕭子鴻明白點頭:“妥。”
“各地州府倒是要做好事情,海商引數量不夠,或是百姓想出海的太多怎麼辦。”舒淺朝蕭子鴻笑,“你要愁的事情,只比我多,不比我少。”
誰說不是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