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3/4 頁)
憤怒的主教大人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鎩羽而回。這些“神商”們欲哭無淚之下這才想到——神教典籍記載中,到底是“聖英諾森三世陛下以其恭順許之”?還是“聖英諾森三世陛下恭順許之”?
不過當時的英諾森三世已經纏綿病榻多時,大部分時間總是昏迷不醒。而不久之後,英諾森三世陛下就吐血身亡,看來“以恭順許之”這個問題,註定是要成為歷史的疑案了。
月灣海一戰之後,教廷的勢力被削弱得相當厲害。那三百餘艘無敵戰艦在“颶風”中沉沒了十之八九,只剩下些後勤補給和作為預備隊的小船因為離得遠幸運地逃過了一劫;而在那場“疫痢”中不治身亡的大人物就有——教廷的三位聖女、神殿騎士團正副團長(兩位聖騎士)、兩位尊貴的大主教(下一任教宗的候選人序列),碩果僅存的一位大主教還瘸了腿、號稱用金子和魔晶堆出來的反黑小隊“白盾騎士團”被徹底打殘,哦,不,是“因病減員”,至於神殿騎士和神殿牧師,唉,那就不用說了。反正這場該死的戰爭結束之後,一些城市中的神殿,連充門面的儀仗隊和象樣點兒的唱詩班都湊不出來了。
英諾森三世死後,那位瘸了腿的烏爾班大主教以全票透過的絕對優勢,成為了下一任的教宗陛下。也對,另外兩位倒黴的大主教已經“病”死了,不選他選誰啊?這位瘸子教宗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滿紙謊言的新印歷史書悄悄地收繳了回來,並封存在教廷深處的一間寬闊廣大的石室裡。滿臉鐵青的教宗陛下命人在石門上鐫刻了這樣一句話——真理之言必將因汝之努力而重新傳遍四方。
這一句話本來是瘸子教宗對自己的激勵,但隨著時光的變遷,最後還是變成了對後人的期盼。
月灣海之戰後,迪雅帝國保持沉默,一個滿是死靈的國度,對虛名浮利的認知,反而較人類深刻得多。對於已經死過一次的死靈來說,他們沒有必要炫耀,因為不管以什麼形式來炫耀任何東西,都是淺薄無知的表現。就好象那浩渺滄茫的月灣海中,真正的寶藏都沉在深深的海底,飄泛在海面上的,除了浮石就是泡沫,前者還能擦擦腳,後者根本什麼價值都沒有。
相較於迪雅帝國的此地無聲勝有聲,教廷則是吞吞吐吐語焉不詳,任何明眼人都能從種種蛛絲馬跡中看出一點兒微妙的奧妙來。從此之後,再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團體敢於藐視那位永遠的黑馬騎士所代表的威嚴與恐怖。
阿卡德帝國甚至連拉車的馬,都不敢再選用黑色。
烏爾第三王朝就省心多了。因為這個國家地處沙漠,他們的主要運輸工具,是駱駝。而駱駝和黑馬,是八杆子打不著的關係。
兩個國家唯一的共同點是——純黑的駿馬突然間成了騎士階級甚至是不學無術的貴族們最熱衷的追求(教廷的神殿騎士除外),千金難買。為了得到最好的黑馬,有位聰明的公爵不惜開出一百萬枚金幣的天價,只為了購買一匹已經死去的黑馬的屍骨。阿卡德帝國和烏爾第三王朝的皇帝陛下對這種隱隱不給教廷面子的行為睜一眼閉一眼,甚至暗中推波助瀾。他們的王權早已在神權的光環下沒落了太久,好不容易從天上掉下個重整旗鼓的機會,當然要落井下石了。
從此,世俗的王朝和神聖的教會之間的衝突暗中加劇,而教廷卻漸漸在失去他的約束力,企圖象從前使喚狗一樣使喚那些國王皇帝,無異於與虎謀皮,已經沒那個可能了。
鬱悶得幾乎吐血的瘸子教宗只有打落牙往肚子裡咽,他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發奮圖強。這位號稱歷史上最勤勉的教宗陛下最終以身殉職,倒在了自己的辦公桌上。臨終前他指定了現任的教宗、當時的力奧大主教做自己的接班人。
那個時候所有圍繞著彌留教宗的人都被這個任命給雷呆了。要知道這位力奧大主教號稱“神棍中的神棍”,這個傢伙雖然衣著考究,風度翩翩,和藹可親,教養良好,但是一天到晚就知道逗引那些剛進教廷的菜鳥小修女,除此之外屁事不幹,整個教廷中他是當之無愧的最閒散最無恥的人。
整個教廷都為這個不幸的繼承而捶胸頓足,阿卡德帝國和烏爾第三王朝的兩位皇帝陛下則不約而同的彈冠相慶。
然而事實證明,兩位皇帝陛下高興得太早了一點兒。力奧教宗上臺後,充分展現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善於變臉的才能。他對內最佳化改革,對外分化拉攏,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許多新政,一洗教廷原本頹廢無能的形象。總是看他不順眼,對這個新教宗絲毫不假以辭色的神殿騎士團團長,一位月灣海之戰中倖存的老戰士,最後也不得不說:“我只是光明神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