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民心(第1/1 頁)
世人都以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只要打下他國城池,納入自己國家的版圖就是結束。 但其實這時候才是開始。 你打下的只是城池,不是民心,要想讓那些人真正成為大景子民、讓兩國人在大景這片土地上不分你我,快樂幸福的生活,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去磨合。 前世,蕭秦護為了安定好打下的南朝十六州,做了許多努力,可直到他死的那年,南邊還是不大安定,隔個幾年就要起民亂。 起了民亂就要派兵鎮壓。 一鎮壓,百姓心中又升起怨氣。 進了一個死迴圈。 為了這事,他還反思了許久。 想到這裡,蕭秦護就對著宣芷說道,“你讓淮五小姐立的慈濟堂,不一定只收留大景的孤兒,南朝的也可以收留。” 宣芷不想他會冷不丁的冒出這麼一句,疑惑道,“陛下…這…做起來可能會有點難度。” “是會有難度。但孤兒比成年人要更好教育。這些孩子無依無靠,又從小長在大景,等成年了又在大景成婚生子,紮根發芽。 普通老百姓,沒有那麼深厚的家國大義,只要能吃得飽穿的暖,安穩幸福的生活,就很滿足。 等十多年過去,二十多年過去,一代又一代,誰還會計較他來自於哪裡呢?” 蕭秦護笑著說道,對於普通百姓,暴力鎮壓,只會適得其反,但實施懷柔政策,春風化雨,一點一點改變他們的思想,結果也許會令人意外。 雖然時間可能會有點兒長,但不重要。 這是蕭秦護基於前世,反思許久得出的答案。 他語氣很淡,沒什麼起伏。 可這些話聽在宣芷和宣荀川的耳朵裡,分量卻很足。 作為一國之主,對於異國子民有這種包容之心,屬實難得。 宣芷心下佩服,認真道,“臣妾都聽陛下的安排,等回頭,臣妾跟淮清嫿說這件事情。” 蕭秦護明顯對這茶會有著深厚的興趣,他聽了許久,到後面看時辰不早,才慢慢起身。 她記得要帶著宣芷再逛逛的。 他們出了茶樓,吳義慈和茅子迎也後腳跟了出來。 茅子迎沒跟幾步,就找機會告退了,宣荀川和蕭秦護走在在前面說話,留了吳義慈和宣芷在後面跟著。 宣芷有意放慢腳步,和前面兩人留出一段距離,小聲問吳義慈,“祖父怎麼會想著收一個寒門學子作關門弟子?且這件事情,怎麼都沒人跟我說呢?” 吳義慈看她,道,“你忘了?我新婚第二天帶著新婦進宮謝恩時,你親口跟我說的,陛下會慢慢的拓寬寒門學子入仕的門路。我回去就跟祖父說了。” 吳義慈原本以為,他的祖父作為實打實的世家門閥,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會想盡辦法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但不想祖父會直接收一個弟子,把他的態度擺給皇帝看。 吳義慈看著前面,接著道,“祖父說這種事情,宜疏不宜堵。若是我們從一開始持激烈的反對態度,並想辦法阻止,那就是跟陛下作對。 可就眼下陛下對朝堂局勢的把控,寒門入仕是早晚的事,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 祖父說,世家應該心胸寬闊一些,多給些門路,多些利益捆綁。 只要有利益相接,往後大家都是一體。” 現在世家和寒門對立,是因為世家貴族掌握了太多資源,而寒門直接被拒絕在門檻之外。 可如果世家願意主動分出一些利益給寒門,大家都吃得著摸得著,也就不必鬥到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的地步。 這些道理,吳義慈原本是想不通的。 可是自從祖父收了茅子迎為關門弟子之後,吳家和寒門學子之間的來往密切。 若是以後皇帝真的拓寬了寒門入仕的途徑,那吳家就可以給這些學子一些幫助。 若這些學子爭氣,真在朝堂上爭出什麼名堂,那也是踩著吳家的肩膀上去的。 他們會感恩吳家的幫助。 若是能讓世家都有這個想法及態度,往後再多的寒門學子入仕,也跟世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往後做皇帝的要真想大動干戈,還是得考慮考慮。 說到底…最後還是世家說了算。 “至於家裡沒人跟你說…”,吳義慈接著說道,“可能是大家都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吧,你在宮裡諸事繁忙,何必為了這種小事分心。” 額…… 倒也不是這個理兒… 外祖父是世間大儒,天下多少學子的標杆,收寒門之子作關門弟子,怎麼能算是小事呢。 只是她困於深宮,也確實無話可說,知道了也只能當個八卦聽了。 宣芷心裡嘆了一聲,說了句,“祖父深謀遠慮啊…” 前面的蕭秦護轉過頭來,忽然來了句,“阿芷…走,夫君帶你回孃家看看!” 嗯?? 回孃家? 怎的又突然來這出? 可陛下親臨府邸那得是多大的動靜啊,這突然過去,宣府不得雞飛狗跳? 宣芷看了看宣荀川。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