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生了(第1/1 頁)
其實,宣芷大概是知道蕭秦護的想法。 他想打… 非常想打! 畢竟往前走個幾百年,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在南朝手裡拿到這麼大的甜頭,眼下已經打到木央河,若是能過了木央河這個天塹,就可以直搗南朝腹地。 任何一個君王,面對現在這種情況,都會有點兒衝動在身上。 可按蕭秦護這話裡的意思,這打與不打,前線主將的意見是最重要的。 朝堂上為了這事兒吵得不可開交,直到宣芷的父親八百里加急的軍報,落到了蕭秦護手裡。 宣芷父親的意思是也很簡單,打與不打,全憑陛下做主。 這兜兜轉轉的,最後拿主意的還是蕭秦護。 也是…朝臣吵歸吵,但真正拍板的還是蕭秦護,宣芷的父親在前線衝歸衝,但最後還是要聽令於皇帝。 武將嘛… 糊塗時該糊塗,聰明時就該聰明。 說打,大景的也能繼續衝。 說不打也可以,反正已經拿下南朝木央河以北的國土,宣家的戰功,自大景朝立國算起,也說的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種功績,讓宣政南原地告老還鄉都願意。 就這樣,決策權丟給了蕭秦護,蕭秦護腦子一轉,又把問題丟給了南朝。 蕭秦護說,“自古戰勝國就沒有主動求和的道理,這場戰,就算要停,也不該由我們大景開口。 他南朝,若是想和,我們便和,一切好談。 但若是他們想打,我們也可奉陪到底。” 意思就是…看南朝有沒有求和的意向和求和的誠意。 蕭秦護的旨意也八百里加急的送到了宣政南手裡。 看著這道模稜兩可的旨意,宣政南笑了,隨手遞給旁邊的人,問,“荀川,你怎麼看?” 宣荀川瞅了瞅,又順著遞給其他將領,“按著陛下的意思辦吧…反正也像陛下說的。沒有佔據主動的一方先提停戰的道理。” 眾將士點點頭,同意這種說法,當即就派了使臣過去把大景皇帝的意思傳達過去。 南朝是御駕親征,皇帝就坐鎮在那裡,怎麼想的,也不需要八百里加急傳達,隔了天就知道南朝有沒有和談的意向。 但顯然,南朝沒有。 進入臘月,大景天氣變得惡劣,連著數日大雪紛飛,官道上積雪深厚,往南邊運的糧草也會在途中耽擱許多。 所以冬日裡…是大景軍隊糧草最為緊缺的時候,而他們一直在木央河畔和南朝軍對峙,戰線拉長,不進攻也不後退,後患無窮, 也許洞悉了這一點,南朝似乎有了底氣,他們背後有源源不斷的軍需補給,還有木央河為線,又有皇帝御駕親征提振士氣,所以天天都有將士在河的另一端擊鼓叫陣。 原本以為他們叫陣是會打過來的,但卻一直沒動靜。 宣政南看他們如此,也讓人每天在河畔擊鼓叫陣。 嘴上功夫罷了,誰慫誰是狗! 叫陣的將士時不時還夾著幾句垃圾話,嘴巴一溜就把對面的祖宗十八代問候了一遍。 要說罵人,他們大景的漢子就沒怕過,張嘴就來,氣得對面南朝的斯文人差點撅過去。 越到後面,大景將士最大的樂趣,就是整軍列陣,在簌簌寒風中,看自己的同袍和對面的南朝軍對罵。 時不時來一聲整齊劃一的喝彩! 軍中有個將領自小生於市井小巷,罵人的話那是百句出口都不帶重樣的,他以一敵百,把對面罵得啞口無言。 可兩軍對峙,終究是不可能整天只動動嘴皮功夫。 木央河是天塹,雨季時河流滾滾,奔騰向東,像龍咆虎嘯,讓人望而卻步。 可到了旱季,雨水稀少,河流水位下降,特別是到了冬月,北邊的寒潮一路南下,木央河部分河段會結冰。 臘月中下旬的時候,一場寒潮強勢來臨,白雪飛揚,部分木央河河段一夜之間冰凍起來。 宣政南等的就是這個時候,在和南朝軍叫陣的時日裡,他讓人在河畔仔細觀察哪裡結冰最快,最結實且最隱蔽。 打探了幾日,走了好幾十裡,終於有了結果。 他讓宣荀川和杜琿,帶著軍中的最精銳部隊,從結冰處快速渡河,然後喬裝打扮,接近南朝軍,打探他們糧草和軍火庫的位置。 糧草和軍火,打仗最重要的兩個東西。 他們此去肯定凶多吉少,但若成了,那這場戰無需過多用力,甚至可以不戰而勝。 其實南朝軍一直不主動出擊,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決定。 大景軍隊一直按兵不動,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戰船,將士也不大擅長水戰,在沒有十全的把握前,不可冒險。 但南朝軍不同,他們有這世上最先進的戰船,有經驗豐富的水師,且又是御駕親征,如此條件還一直龜縮不動,簡直愚不可及。 在宣政南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眼裡,他們已經錯過了最佳進攻時機。 事實證明,南朝確實已經挑不出什麼正經將才,即使皇帝御駕親征也無用。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