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頁)
就開始放鬆,他們是考上了大學更加勤奮刻苦。
最後改試卷江寄餘是給姜可可抓來做壯丁的,她教的學生真不少,專業非專業的,要改那麼多試卷多累啊,作文留給自己改就好,其他都給江寄餘啦。
江寄餘也縱容她,還給做了水果沙拉讓她端著吃,安頓好她之後自己才坐到桌子前改卷,最後三項統計加分也是他來,包攬了大半,姜可可輕鬆的很。
改完試卷後也就差不多可以放假了。
姜可可的中文系課程也都全部修好,只等待明年領個證就成,所以這個假期她不用跟暑假一樣那麼勤學了,哪怕考研也不怕,她打算考外語系的研究所,鍾主任表示到時候她做她導師,不會太拘束她上課,想想就覺得好幸福。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這個假期她就能輕鬆,她得去廣播臺多錄幾期節目,這樣年前才能有時間跟邱娟儀回姥爺的老家。
第105章 訂婚宴
自從跟老家那邊認親之後; 斷斷續續便跟老家那邊有聯絡,尤其是小姥爺,寄過好幾次山貨還有果脯過來。
他們那邊的果樹種的多,知道姜可可愛吃,便給寄過來。
小姥爺對他們的一腔關心不似作假,讓姜可可也很暖心,不時也會寄一點這邊的東西過去。
而今年過年; 邱娟儀也打算過去。
一方面是回老家,親戚走動起來,另一方面也是想商量著要不要把姥爺和姥姥的墳給遷到老家去,當年是不知道老家在哪,現在知道了; 便想著要不要遷過去。
小姥爺從前想的是如果到他去世他哥還沒找到; 就給立個衣冠冢,這樣一家人在黃泉底下也能有團聚的機會,現在找著人了,也是希望能夠遷回來的; 他爹孃臨走前也是很惦記他哥。
不過不管怎麼樣,親戚走動還是要走動的。
只不過邱娟儀跟邱娟淑的工作都很忙,眼見著快年三十了,人才從研究所裡出來。
“過了年再搭車過去吧。”
於是本來打算年前去的時間就給改到了年後。
年後的話邱淑娟就去不了了,她男人林成業家的老人還在; 親戚間事多; 沒辦法跟著去。
邱娟儀也不勉強; 姐妹大了都有自己的事,回老家一趟也遠,就隨便她去。
最後是一家三口過去,江寄餘沒有跟著來,他還沒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去了也不好介紹。
不過江寄餘自己也很忙,一方面要準備提前畢業的事,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瞭解改革開放的政策。
自從年底十二月國家說要改革開放政策之後,年前年後街上做生意的小攤販便多了起來,也沒見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的人來抓。
但是深入去了解了之後才明白,國家政策目前是‘允許各地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個體勞動,但不準僱工。’註釋①
他想辦個廠子來生產擴音器和收音機,那還是沒有影的事。
如此,江寄餘也不氣餒,暫且等等,政策該到的遲早會到,繼續關注著這件事就行。
這一邊,姜可可則跟著姜遠鵬夫婦前往姥爺的老家。
經過兩三天的車程後,姜可可和姜遠鵬夫婦終於下了火車,再轉到縣城的汽車站,轉一趟公交車到鎮上,想著要直接過去小姥爺住的村裡呢還是先去邱花蘭她家,結果剛到了鎮上就看到穿著棉大衣的小姥爺帶著兩個兒子和一輛牛車來接了。
看見姜可可他們臉上就綻放出大大的笑容,“來了,路上累不累?快上來坐著歇歇。”
熱情地招呼兩個兒子把姜遠鵬他們手上的行禮給放到牛車上,牛車像是特意清洗過弄得乾乾淨淨,還放上長條板凳給人坐。
“娟淑怎麼沒過來?”親親熱熱寒暄幾句,便問了邱娟淑怎麼沒來。
邱娟儀便解釋邱娟淑家裡忙走不開,小姥爺頓了下也就沒繼續這個話題,讓他們快上車,還往姜可可手裡塞了兩個柑橘讓她吃,自家種的,可甜了。
在年節時候這樣的熱情是很容易感染溫暖人的,路上小姥爺的大兒子趕車,他就跟大傢伙嘰嘰喳喳說話,是個很活躍不古板的老人,性格還挺可愛的。
到了村子他們這行人也引起了注意,村子小八卦少,邱娟儀等人去年過來認親的時候村子裡的人便都知道了,後來又見老根兒他兒子不時拿幾個包裹回來,說是B市那邊侄女兒孝敬的,可把老根兒高興壞了,跟村裡人吹牛都起勁。
但是初二的時候外嫁女回孃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