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右師不去看看嗎?”
不說這一句還好,說了華元焉能不去?他膽子確實也不小,定了定神,竟直接跟了上去。有右師帶頭,不少兵士也猶猶豫豫尾隨其後,向著遠處村落走去。
這裡的確是個小邑,全村還不知有沒有五十口人。楚子苓先到了河邊,伸手在水中一撈,放在鼻端嗅了嗅,也不開口。又來到井邊,打出水,一半撒天,一半潑地,隨後跪倒塵埃,附耳細聽。見她這副模樣,不論是宋人還是村人,都嚇得大氣也不敢喘。
也不知過了多久,才見大巫緩緩起身,開口道:“輕水所,多禿與癭人。其患不在邪氣,而在水中。”
沒想到大巫竟如此說,那領頭的老者趕忙道:“敢問大巫,若是水出了問題,要如何根治?”
“搬走。”
楚子苓這話一出,身邊人皆是訝然,那群村人面現失落神色,華元唇邊卻溢位嘲諷。搬走?這算什麼巫法?還是說她對此處的邪異也無計可施?
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楚子苓淡淡開口:“敢問右師,宋都可有癭人?”
這話問的華元一愣,倒是他身後的兵士嗡嗡議論起來。
“確是少見啊!”“鄉中還有,到了宋都,幾乎不曾見過。”“就是啊!怕是巫鬼保佑!”
這聲音未免大了些,華元哪還敢隱瞞,只得道:“確不常見。”
“此處之人搬到宋都,症狀即消。”楚子苓篤定道。
宋都是商丘,就算古代商丘和現代商丘有些地理方位的差別,應當也不會差的太多。而商丘,就是有名的高水碘區。在沒有碘鹽的古代,那裡居民的碘攝入量必然趨近正常,少發甲亢。
華元只聽的目瞪口呆,真是如此嗎?
倒是那老者哽咽道:“鄉土難離,如何能盡數搬到宋都?還求大巫救救吾等!”
他們都是陳國人,還居在鄉邑,哪是想走就能走的?一時間,哭聲響起一片,不少人都跪了下來,苦苦哀求。
楚子苓輕嘆一聲:“若是不走,倒也有旁的法子。世間海水最重,海中之物,恰能解爾等水輕之症。”
說著,她又對田恆道:“田壯士,齊國可多癭人?”
田恆搖頭:“從未見過。”
聽到兩人如此一唱一和,那老者又是激動又是猶豫:“可齊國遠在千里之外,海魚如何能運來?”
“無需海魚,海中生長寬之草,曰海帶,有如絮之藻,曰海藻。這兩物只要曬乾,就能經年不腐,運送千里。用這兩物煮水,可消減症狀。”楚子苓說出的,正是古代治療缺碘的特效藥。自東晉葛洪的《肘後方》開始,一直流傳至明清。
海魚難得,曬乾的海草海藻,豈不容易的多?那老者目中立刻顯出光彩,連連叩拜。若真如大巫所言,他們可就有救了!
楚子苓又道:“未曾取來這兩物,爾等可先食用菽豆、雞子,特別是鵪鶉之卵,雖不能治病,卻可令病情稍緩。”
高碘的食物多以海產為主,陸地上能找到的,並且保證春秋時代就有的,估計也就這幾種了。治病是不夠,但控制病情,多少也有些幫助。
聽她說的篤定,眾人更是不疑有他。倒是一旁華元開口:“大巫並不施法,只說些吃食,未免敷衍。”
這句話,倒是讓一些人心生警惕。是啊,怎麼不作法,反倒說起這些了?
楚子苓只看了他一眼,就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唯有天人相應,方能長生久視。既然水輕,就需重補,此乃天道,非人力可改。”
這話,誰曾聽過?然而殷人奉天,商王自稱“上帝”之子,自古就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此刻聽大巫說起天之道,在場宋人哪個不信?鬼神都是上天掌控,天若定,就唯有天道補之!
“求大巫留在這裡,為吾等祛災!”那老者倒是乖覺,竟看出了右師似同大巫不睦,立刻開口挽留。這下,眾村人也喧譁起來,恨不能把神巫留在村中,為他們治好睏擾了不知幾代的惡疾。
然而他們喧譁,身後那些宋兵也鼓譟起來,神巫是右師從楚國帶來的,還心善給他們治病,憑什麼留在此處?!
一時間,紛紛擾擾,不知多少目光落在了主事的華元身上。是就此扔掉這個累贅,讓她此生自滅,還是擔些風險,攜她回宋都?
看著那女子淡然無波的黑眸,華元突然爽朗的笑了起來:“大巫可是吾親自請來的,自要隨吾等前往宋都!”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這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