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2/2 頁)
項在人聲,短板在舞臺表現力,選曲跟公司決定的養成路線有關,註定他們受眾有限。peak9成功的理由是,作曲、編曲、人聲、舞臺表現力,沒有短板。我可以直接告訴你,peak9的九個人,每個人的音色和音域各有不同,這使得歌曲創作有很大空間:低至rap高至高音,百無禁忌。此外合聲時候很有優勢,這就是抒情芭樂你聽出層次感,也覺得『耐聽』的理由。」
洹載的隨著分析表情逐漸放鬆,我忍不住調侃:「很驕傲嘛,李製作人。」
洹載沒有搭話。
「當時peak9第一張專輯,走的還是十幾年前聚星永華打造當時的音樂偶像的路子。十幾年前的樂壇流行什麼:給一個音域音色都很好的歌手樹立人設,然後圍繞這個主題給歌。走歌姬路線的每一首都是史詩主題,譬如安室奈美惠;走清新路線的每一首都是歌頌生活,譬如範瑋琪。但當時歌手展示自我的舞臺不比現在多,參與到競爭的也不再是本國語言的歌手,而是全球化市場,異常豐富的傳播渠道和社交網路。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