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夏王朝那點兒事:以少勝多的難題(第1/3 頁)
故事要從夏武帝夏正陽出生前說起,夏正陽的父皇是夏惠帝,惠帝的父皇明帝也算是千古一帝。
聰明一世的明帝死前卻做了件糊塗事,他將皇位留給了皇后之子惠帝,又將賢貴妃所生的康親王封為攝政王。
惠帝繼位時已經十四歲,那時康親王十八歲,按道理來說真沒必要再搞什麼攝政王。
就算再沒有那個必要,明帝遺詔上寫了,再加上局勢所迫,朝臣們也只能照辦。
攝政王兵強馬壯霸道專制,惠帝無依無靠平庸且無能,他不是沒想過從攝政王手裡奪權,奈何他能力實在有限,屢次失敗後連為數不多支援他的幾位大臣也徹底倒戈攝政王。
惠帝在攝政王那裡沒有任何尊嚴可言,深感屈辱的他將所有情緒發洩到位卑言輕之人的身上,他只敢發了狠的欺辱無法反抗他的人。
夏正陽的母親林姣娘自幼與趙家獨子趙俞坤定下親事,十六歲那年父母意外離世,她就一個人前往京城投奔未婚夫。
那時十九歲的趙俞坤在御林軍當值,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在林家生活了幾年後被父親生前好友帶到了京城,後來那個孑然一身的老頭兒也走了。
兩顆年輕又孤單的心湊在一起互相取暖,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期許,他們的婚期就在眼前,趙俞坤甚至打算辭掉宮裡的差事陪姣娘回老家,陪她安安穩穩過一生。
所有的美好在新婚前一天的那個下午被打碎,惠帝不知道從哪裡知道了趙俞坤要成親的事,他將毫不知情的趙俞坤支到城外,又將待嫁的林姣娘騙到趙家,在他們的新房裡侵犯了她。
他覺得還不夠,他又將想要尋死的林姣娘擄回宮,方便他隨時隨地羞辱折磨她,直到林姣娘被查出已經懷有身孕,正好他又找到了下一個發洩的目標。
惠帝不忘下旨封林姣娘為昭儀,他覺得他的封賜是對林姣娘這個平民女子天大的恩賜,他沒等到林姣孃的感激涕零,回應他的是林姣娘自縊的訊息。
心理嚴重扭曲的惠帝知道林姣娘對趙俞坤的感情,他就故意用趙俞坤的性命威脅林姣娘,逼她活著,逼她生下讓她厭惡憎恨的他的孩子。
惠帝還覺得不解氣,他又故意將趙俞坤派到林姣娘身邊,他派人時刻盯著他們。
那個畜生,什麼不入流的手段都用過。
夏正陽出生後,惠帝也沒將這個孩子當他的親子,在他眼裡,夏正陽不過是林姣娘這個大玩意兒生的小玩意兒而已。
因為在惠帝那裡毫無地位,夏正陽在宮裡就沒有任何地位可言,可以說任何一個宮女太監都能隨意欺負他。
惠帝雖然死盯著趙俞坤跟林姣娘會不會有姦情,但他完全不管趙俞坤接近夏正陽。
也多虧了惠帝的不予理會,夏正陽才能從趙俞坤那裡得到本應該是生父給他的情感和照顧。
林姣娘也沒有如惠帝所想的那樣敵視憎恨夏正陽,她像大多數母親那樣,用盡全力愛護著自己的孩子。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五年,這場鬧劇中不聲不響的加入了一個新角色——攝政王。
先帝的遺詔給了攝政王無上的權利,同時也斷了他登頂皇位的路。憤恨許久後,他終於想通了,他不能當皇帝,他可以將他的兒子扶上皇位。
打定主意的攝政王還沒做什麼呢,一直瞧不上惠帝的皇后就主動找上了他,然後毫無懸念的生了個兒子,還是很得攝政王歡心的兒子。
惠帝很能生,尤其是生兒子。
攝政王要扶他的兒子坐上皇位,這種事情越早佈局越好,而趙俞坤和他一直照顧的夏正陽就是兩枚很不錯的棋子。
趙俞坤假裝向攝政王投誠,他想借攝政王的勢將林姣娘和夏正陽救出那個吃人的魔窟。
林姣娘也是個聰敏的姑娘,她發現貓膩後逐漸摸清楚了攝政王和趙俞坤的目的,而她卻一直裝作毫不知情的樣子。
直到惠帝對他們的監視有了鬆動,她抓住機會跟趙俞坤講了她的想法,她要讓夏正陽做皇帝。
林姣娘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就那樣簡簡單單平平安安過一生。
可他是皇帝的兒子,宮裡的爾虞我詐讓林姣娘看懂了一件事:不管夏正陽給哪個皇子當墊腳石,等待他的只會是死亡,想要活,唯一的辦法就是坐上那個位子。
再說了,都是皇帝的兒子,憑什麼皇后貴妃的兒子可以當皇帝,她的兒子就不可以!
她想活,她想讓她的兒子活,她想讓她的愛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