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夏王朝那點兒事:剎羅王夏正陽被召回京都(第1/3 頁)
阿鳶不願阿朵為了報復那些畜生放棄自己輪迴的機會,所以她給那些人下了毒,那是一種隨著血脈持續綿延的毒。
因為下毒的事情,阿鳶受到了上天的懲罰,她的力量被禁錮,這導致了阿朵被害,她和阿朵的魂魄被困於庫裡體內。
夏正陽殺了加帕和庫裡,更幫阿朵擋了一道天雷,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救了阿朵,做為回報,阿鳶告訴了他解毒的方法。
剎羅這邊的局勢穩定下來,京都那邊又送來了訊息,原本惠帝已經下旨讓趙俞坤陪林姣娘出使剎羅,他們臨行之前攝政王強行扣下了他們。
本來攝政王對林姣娘去哪裡不感興趣,是皇后動了心思,她想將夏正陽的功勞強佔了給她的兒子。
攝政王想了想,覺得皇后的想法很對,所以他扣押了林姣娘,同時給夏正陽送了一封信,讓他將剎羅王的位子讓給皇后的兒子。
擔心夏正陽生了野心,攝政王一方面用林姣孃的命拿捏夏正陽,一方面讓他的舊部做好準備,隨時踏平剎羅王都。
夏正陽當然能猜到攝政王在想什麼,也多虧蒙脫和阿蠻願意無條件幫夏正陽和趙俞坤傳信,這才讓他們搶佔先機,順利將林姣娘從攝政王手裡救了出來。
因為這件事,趙俞坤和攝政王徹底撕破臉,他選擇名正言順的站在惠帝身邊,暗地裡又投靠了皇后所生的五皇子。
至於賢妃和她的兒子二皇子,趙俞坤早就把他們跟惠帝攢到了一條船上,加上正值叛逆期的五皇子,大家都卯足了勁兒要徹底剷除攝政王。
攝政王也不是傻子,他跟錦鄔城的舊部約定了時間,如果夏正陽不按期前往錦鄔城,那他們就向剎羅發兵。
理由都是現成的,就說剎羅王加帕綁架了惠帝的親兒子,他們出兵是解救被擄走的七皇子。
攝政王還有交代,抓住夏正陽就地處決,然後將夏正陽的死推到加帕身上,一口咬死夏正陽是被加帕殺的。
夏正陽接到攝政王的信後就猜出他的打算,所以他提前做了充足的準備,靜等著錦鄔城的十萬大軍主動進局。
除此之外,夏正陽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將一份求和書連同一封信一起送給趙俞坤,待到林姣娘被救出後,再將求和書交給賢妃的丞相父親,由丞相將求和書在早朝上當著眾大臣的面交給惠帝。
求和書上蓋有剎羅王、剎羅的攝政王以及剎羅的太后三方印,這足以證明求和書的真實有效性。
至於這份求和書走什麼途徑來到丞相手裡,那些小事根本不重要。
求和書中明確寫了新任剎羅王的身份乃是惠帝的七皇子,這也就破了攝政王藉口夏正陽被加帕擄走而攻打剎羅的藉口。
既有求和書,又能證明夏正陽在剎羅做王,這樣的話錦鄔城守將對剎羅部落發兵就名不正言不順。
如果打贏了,將剎羅部落納為大夏朝疆土也還算將功補過,如果打輸了,私自出兵的十萬將士會是什麼下場就不好說了。
事情沒有意外,錦鄔城的守將輸了,他被親自披甲上陣的夏正陽活捉了,然後被關進了大牢,一同被活捉的還有他的副將。
副將沒有被送進大牢,夏正陽讓他帶著他的親筆信和一句話回京都,將那封信親手呈給惠帝。
那位副將九死一生終於回到京都,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跪在地上,將那封信高舉過頭頂,同時轉達了夏正陽讓他轉達的話。
夏正陽說,數萬俘虜該如何處理,全憑父皇決定。
惠帝聽聞此言激動不已,他被攝政王欺壓了幾十年,除了當年明帝立他為皇帝這件事,這還是他第一次打敗攝政王。
丞相和賢妃也很興奮,他們想從攝政王手裡分一杯兵權。
趙俞坤適時提醒他們,錦鄔城離京都太遠,如果二皇子去了那裡,萬一京都有什麼變故,二皇子恐怕無法及時趕回來。
眾人思來想去,最終敲定由賢妃的弟弟接手錦鄔城。
事情定下來後,賢妃的弟弟帶著聖旨親自去往剎羅,他要接回被夏正陽俘虜的數萬士兵。
夏正陽沒把這幾萬俘虜關在牢裡,畢竟人太多,光吃喝拉撒就是一大筆開銷,他又不能放任著不管。
在阿蠻的提議下,夏正陽決定把人拉到外面,有手藝的做手藝活,沒手藝的幹體力活,他們自己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白天勞動,晚飯後他們還要跟著夏正陽指定的教書先生學識字,夏正陽還會不定期抽查他們的功課。
除了這些俘虜,夏正陽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