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賢來投(第1/3 頁)
第85章大賢來投
募兵和稅法事了,剩下的便是一些雜事了。
朱怡炅看向軍器局局長李文保,溫言說道:“李卿,軍器局現階段產量如何了,這預備新軍使用的軍械火器,可能按時齊備?”
李文保聽到朱監國問話,下意識就跪地叩頭:“回皇上……額不,回監國的話,軍器局按照監國先前所說流水線法子,無論產量還是速度都得以大漲,新軍要的兵甲火器,保證可以按時交付,還請監國放心。”
“那就好,起來吧!”朱怡炅抬了抬手,有些無奈。
自從朱怡炅統一福建,得到了福建大量工匠,尤其其中還有不少會造紅衣大炮的,便順勢成立了這個軍器局。
說起來,這還得益於被朱怡炅打卸任的前閩浙總督覺羅滿保,要不是這位奏請建設海岸炮臺,這福建還真沒那麼多會造紅衣大炮的工匠。
與樞密院性質相同,軍器局主管兵甲火器製造,工部則負責民政建設,二者互不統屬。
所謂的流水線,當然也不是真的流水線,只是朱怡炅讓這些脫了籍的工匠,重新進行編排,將各種火器的製作工序全部分開,再分工合作實現量產化。
有人說這樣可能會出現版號的問題,但實際上,這時代的火槍也並沒後世那麼嚴格。
甚至曾經燧發槍無法普及的原因,其中一個便是槍口與子彈的版號差距有時實在過大。
導致子彈難以裝填,就算勉強裝填,用久了也會有炸膛風險。
朱怡炅自然也有想過要搞版號生產,但這個只能循序漸進,至少現有這些工匠是不行了。
只能安排新人去學,同時制定標準尺寸口徑,儘可能趨向統一化。
至於這局長李文保,外號李老漢,是從工匠裡頭就地提拔的一個相對最德高望重(年紀大,從業久)的老匠。
朱怡炅這麼幹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跟新政相互配合。
畢竟連匠人都能做官,可見大明朝廷是當真要廢除賤籍的。
不過,雖然李老漢在整個工匠群體,確實也算德高望重,能壓得住。
可就是這膽子……說好聽點叫保守,說難聽點那叫老弱可欺。
或許也有年紀大了,家中有兒孫牽絆,又摸爬滾打多年,所以被迫形成的習慣。
這倒是不能全怪他們,只能說大清這麼個環境下,老百姓能活著本來就很艱難了。
所幸再給這李老漢一些時間適應,若是還不行,就只能將其擼掉了。
雖然朱怡炅要個匠人做表率,但也不能真要一個老弱可欺的。
畢竟,這軍工與軍糧兵源一樣,都是軍隊的命脈,要是將來有人利用這一點,威逼利誘讓這李老漢就範,給這軍工裡稍微摻點沙子,那對大明軍隊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問完了軍器局,朱怡炅又按例接見了剩下的六部主官,這些都是王禮和梁文煊兩人遴選,再由朱怡炅面審的,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
文官接見完,輪到武將,武將沒什麼好說的,聖眷賞賜跟著戰功走,無非就是好生勉勵一番,再接再厲。
哦對了,武將裡有徐進這個高階老將沒來,主要是漳州殘破,加上毗鄰廣東,他實在走不開。
實際上,為了表彰徐進在漳州的苦勞,其已經被內定為即將新建的第三軍軍長,就等著新軍募集編練完畢,再行正式任命。
秘旨已先提前發過去了,算是給遠在漳州的徐進一個定心丸。
搞定了麾下文武,朱怡炅這才又和顏悅色的看向了最後頭的康子斐康掌櫃。
康掌櫃沒有官身,本來是沒資格來御書房一起開會的。
但其好歹也算是大明的老人,骨幹成員了,前期更是給大明帶來了各種貿易物資,火器兵甲,雖然僅僅只是支援了明軍在福建戰場開啟局面,到後面就有些漸漸供應不上了。
可這功勞還是不可忽視,朱怡炅投桃報李,隨即正式任命其為大明第一位皇商。
同時,還順帶將與南洋重開貿易路線的任務,也一併交予了康子斐。
倒不是為了佛郎機人手裡的燧發槍,燧發槍這玩意兒福建工匠也會造,但跟同時代的歐洲一樣。
這時候的燧發槍既不實用,也不廉價,大規模裝備壓根不現實,相比之下還是火繩槍比較實惠。
對了,倭國的鐵炮也是,那玩意兒朱怡炅用過後發現也就那樣,有造鐵炮的功夫和銀子還不如多造兩杆火繩槍。
朱怡炅要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