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頁(第1/2 頁)
不過還好,元正和親也不是什麼苦差事。王妃哭過一場,瞧著女兒是真心喜歡,那也沒什麼好說的。
郡馬是元正汗王的幼子,也挺好的……個屁啊。
都是女兒眼瞎了啊。
反正這事也成了,都是孩子們的意願。結果那幼子也是個好玩的。大郡主覺得去元正也不錯,天天騎馬打獵的,開心。
但是郡馬覺得,大晉也不錯,天天好吃好喝的,不錯。
於是兩口子成親後,真就沒叫端王夫婦傷心,為什麼呢?因為這倆破孩子每年有半年都回來,住王府裡……
端王大丫頭不著調,世子也有那麼點不著調。
端王總是想著要好好教導,別叫養歪了。
結果,歪倒是沒有,太正。
就是爺倆說話,也得一步一個規矩站起來回話的那種。
倒不是不親,就是規矩過了。
端王看著這一對嫡出兒女,每每跟王妃感慨,性格稍微勻一點呢?
王妃更是覺得自己生的這倆孽障都錯了,勻一點能行?徹底勻了吧。
可惜,這都不由人。
除了糟心的,都是不糟心的。
秦王過世後,端王是第一個趕去了江南。
王陵裡,只有秦王衣冠,這許多人都知道。
可是沒有人親自去江南看看。原因更叫人覺得寒涼。
秦王無妻無子,他一死,爵位都斷了……
沒人在乎了。
只有端王,在那個冬天趕去了江南,怎麼都要親自看弟弟一眼。
也是端王,為秦王和他的那個侍衛送行。端王一輩子,就那麼一個貼心人,他先走一步,那人就殉情了。
身後事還有什麼,無非是將兩個人埋在一起罷了。可就這件事,誰能做呢?
還是他去吧。不就是一個墳頭埋兩具皮囊嘛。
那時候他想,這一輩子他最佩服的人,並不是皇帝,而是秦王。
活的真自在啊,他在那飄雪的江南,永遠的送走了秦王,那也是他最後一次下江南。
後來,端王漸漸也老了。
脾氣卻更火爆。
就連小太子都最怕他。見了端王伯就跑。還得被端王攔住問功課,回答不好都不行。
父皇只是板著臉,端王伯可能帶他去校場操練。
至於皇子們見了端王伯,哪一個不是又怕又敬重呢?
雖然如此,但是端王也越來越講道理了。或者說,是越來越講這個世上的公理了。
就連關在昭獄裡的那個罪人,都是端王一杯毒酒送走的。
陛下與他發怒,他也只是問:「什麼時候是個頭?哪天陛下能消了氣?父皇若在,今日怎麼選?都是兄弟,何至於此?」
陛下也不過氣幾日,還得叫人請王兄進宮來。
再後來,宗室裡的子弟鬧騰,只要事兒不能解決,都不是想著找陛下,畢竟陛下不愛管這芝麻綠豆的事。
但是肯定可以請端王。
端王斷案,沒人敢不服氣。不服你憋著。宗室裡不懂事的小混帳沒少挨端王揍。
到了如今啊,誰還知道端王小時候是個不知天高地厚,不分好賴的混帳孩子呢?
端王去世的時候六十八,才登大寶半年的新帝早朝都不上,趕著來看他。
喊著王伯送他一程。
他的子孫跪了一地,王妃流著淚看著他。
端王臨終,腦子都清楚。他笑著囑咐了身後事,對新帝,只留下一句話:咱們老賀家的皇帝都是好皇帝,你可也得好好的,別歪了。
然後就含笑閉眼了。
端王身後事辦的極其風光,新帝太子親自扶靈。
皇家的風光,與百姓們而言,太遙遠了。
戲班子後臺,新來學戲的小孩子坐在那,聽滿頭白髮的老班主講故事。
「那端王小時候啊,特別不容易。他親娘吧,是個壞的。死後呢,他就不得先帝喜歡啊。於是就又換了個娘。這個娘還是壞的。所以端王也養歪了呀。成日裡就恨啊,這個也恨,那個也恨。就天天都不高興。」
「哎呀,不是跟這個生氣,就是跟那個動氣。反正就是不老實。」
「要是就這麼下去啊,那是媳婦都不能娶上的。」
「胡說!端王爺不是這樣的。」
「就是就是,端王爺是最好的王爺了,聽說他還給窮人蓋了收容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