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第1/3 頁)
漢唐銅鏡裡的破鏡重圓
她心裡這麼揣摩著,眼睛卻只看著旁邊的一件窯變釉帶耳雙環瓶,免得被人看出自己的心思。
關敞見此,也陪著她看了一番。
初挽假意看別的,在那裡觀察了一會,發現並沒有人過去伸袖子談價格,那賣主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耷拉著眉眼,看著也不疾不徐的。
初挽便隨意走到別處去了。
她在這裡停留了一會,如果突然回身伸手那臥牛,對方估計會懷疑,只能先看別的,再徐徐圖之了。
不過心裡到底想著,如果這賣家把這臥牛當好東西,很可能這物件就直接進了第二天的封貨場,而不是在今天這麼賣了。
能在今天封貨場交易的,估計是根本沒當回事吧,那樣的話,極有可能撿漏。
不過能進寶香齋的,那都是千年的狐狸,自己萬萬不能流露出半分來,不然就憑今天這陣仗,不知道多少有錢大款都在,那好物件肯定輪不著自己。
她繼續往前走,便見這邊一處賣玉的桌子,看了看,倒是發現一個感興趣的,是一塊素面無紋的佩玉,那玉為青白色,上面帶了些許紅沁,在日頭下,有淡淡的紅暈。
才不過2高的玉,四面刻了文字,初挽拿起來,仔細看過了,那是用了很細的陰線,似有若無,斷斷續續,赫然正是漢代遊絲跳刀紋。
初挽見了,心裡微動,又仔細看了上面的銘文,赫然正是“正月剛卯既央,靈殳四方,赤青白黃,四色是當。帝令祝融,以教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
這裡面剛卯兩個字,其實合起來是繁體的“劉”這個姓氏,上面的銘文是用以驅除疫鬼的,而“剛卯”兩個字,代表著這是漢代劉姓皇室專用的。
這種白玉剛卯,在漢代時候和司南、翁仲並稱辟邪寶,白玉剛卯本身就稀少,存世的就更少。
王莽篡漢之後,禁用“剛卯”二字,《漢書王莽傳》提到“正月剛卯,金刀之制,皆不得行”,從此白玉剛卯絕跡。
便是到了本世紀九十年代,正規博物館收藏的白玉剛卯也不過只有兩件,一件在臺北博物館裡,一件在西安博物館,其它的都是民間收藏了。
這寶香齋果然是行家雲集,隨便一個場子就見到兩件心儀的物件。
這兩件拿出去,便是在博物館裡都是鎮館之寶了。
當下她不動聲色,向那賣家伸出手來,到了對方袖下,以手勢還價,對方顯然也是懂行的,張口就要五百塊,這價格買這麼一件漢代白玉剛卯其實還是撿漏了。
要知道,物以稀為貴,比如什麼明朝代空白期小蓋罐,以後固然貴重,但到底還是能有一些存量,可這種白玉剛卯,全世界蒐羅起來,流通在市面上的也不超過兩把手。
不過她當然不願意五百塊錢來買,畢竟她資金有限,而且還惦記著旁邊那個臥牛。
臥牛和白玉剛卯,她都想收下來,好物件讓人貪心,不捨
得放。
她一番還價後(),對方不太鬆口?()?『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最後終於願意割愛,四百十塊出,順利成交。
初挽得了這物件,便開始謀算著那臥牛。
她並不敢再走過去那邊攤位,畢竟在這個場子上,她剛才贏了孫二爺,別人都看在眼裡的。
這個時候,她太刻意去看某個物件,一定會引人關注,這個場子上有錢人太多了,他們隨時可能加一個大價碼買走,那就沒她什麼事了。
必須很不經意地在不引人關注的情況下,將這物件買走。
偏偏這物件不像玉,買了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揣袖子裡,這個物件挺大,很招惹人眼,那是要被所有人圍觀了。
她正這麼想著,卻聽到那仿銅臥牛的賣家,正和人嘀咕著。
她仔細一聽,原來是那賣家賣了一面銅鏡,結果那買家是個南方大款,大款買了後,秘書找人仔細看了看,又疑心是假的,想退。
只是雙方找了寶香齋,寶香齋看了後,認為他們也不好判定年月,可以不對賣家做評判,但是買家想退的話,可以退。
賣家便不太甘心,言語中自然有些推脫,嘲諷了幾句,那大款不甘心,便也反諷。
初挽心裡一動,知道這是一個絕佳機會。
當下看過去,卻見那是一面漢代四龍雲紋鏡,銀片鎏金,中間一個繞鈕排列四隻青龍,形態各異地在海水中翻騰,中間填以雲紋,高浮雕手法讓這銅鏡看上去厚實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