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第2/6 頁)
疑地看了眼初挽。
黃教授頓時明白了,他知道初挽的本事,初挽顯然看出來了,但是自己不在,沒人確認,佐藤先生自然不信她。
於是他笑著說:“初挽同學,你說一下,你為什麼認為是民國陶瓷碎片?”
初挽道:“這個並不需要太高深的鑑定知識,只需要知道高古瓷的特徵,在古代,工藝材料製作水平有限,他們是用逐條成型的方式來拉坯,為了增加力量感,還會混合沙粒、草糠和穀殼,這種大罐成型的時候,外面會纏上布條,用小錘子進行捶打,所以捶打的過程,一定會留下錘印,而且這種高古瓷在燒製的過程中,穀殼草糠成灰,就會留下火道斑。”
她解釋道:“我們發現的這個陶罐,製作工藝顯然遠比高古瓷製造工藝先進,就是民國的民窯燒造的,而且也不是什麼高仿,就是普通器具。可是為什麼這裡會有民國普通陶瓷器具,我只能猜測民國時候有人帶來市場上常見的陶瓷進行對比。”
她這麼一說,黃教授忍不住笑了,邊笑邊鼓掌:“咱們初挽同學分析得太精彩了,不錯,這陶罐,就是當年斯坦因從北平市場買了帶過來用的,後來為了對比區別才打碎了!”
黃教授此話一出,培訓班所有的隊員都驚訝地看向初挽,至於幾個日本專家,也都有些驚訝,覺得神奇,那佐藤先生打量了初挽好幾眼,才道:“這位初挽同學之前提醒了我,不過我並沒有在意,由此浪費了時間,這是我的錯。”
說著
,他向初挽鞠躬:“謝謝你當時的提醒,以後請多多指點。”
初挽聽這話,倒是意外,沒想到這位佐藤先生竟然這麼說,於是也就道:“佐藤先生客氣了。”
因為這件事,初挽被中日調查隊的幾位核心專家器重,當即被分配了比較核心的技術任務,對出土的陶罐織物碎片進行整理。
培訓班其它隊員自然是敬佩讚歎,問這問那的,夏成槐更是私底下問起來:“初挽你怎麼能上手這些?”
畢竟大家都是一起學的,感覺初挽也沒多學東西,怎麼就會這些,倒是在幾個中日專家面前出了風頭。
初挽也懶得多說,只是道:“沒事多看書,多觀察。”
夏成槐便有些悶悶的,他覺得初挽這個技能如果長在他身上,今天出風頭的是他,他就不至於不及格了。
初挽對於夏成槐的那點小心思,是絲毫不在意,反正夏成槐和她不是一個隊,目前隊伍裡都是幾個北京熟悉的,大家做事踏實,沒人有什麼歪心思,正好可以一門心思挖。
不過現在,她自然是收起那些想法,先踏實跟著幾位考古學家做事。
不得不說,跟著這種頂尖的考古專家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有些是初挽之前完全沒有涉獵到的。
每天晚上,考古隊員會在營帳裡舉辦一個簡單的彙報會,對當天的情況進行總結覆盤。
因為中日文化問題,以及雙方對考古挖掘的理念不同,這裡面自然也有一些爭議點,於是在晚上的探討中,大家只能儘量和諧,求同存異。
每天晚上的彙報會都是冗長繁瑣的,裡面涉及一些非常具體的爭執點,開始的時候,培訓班的學員還都過去聽,不過後來大家逐漸意識到,這種考古工作是漫長而瑣碎的,甚至可能長達幾年的時間都是無用功或者預備性調查,很難得到回報。
而這些和自己沒關係,或者說自己接下來的工作不涉及這些,也就不去聽了。
不過初挽很感興趣,她幾乎每晚都會跟到最後,還會做一些簡單的會議筆記。
甚至晚上回去後,她還會打著手電筒對自己的筆記進行整理。
見微知著,她從這些小的爭議點,慢慢地感悟到一些中日理念的不同,這些不同甚至也說不上對錯,只能是出發點不同。
比如日本人為什麼會出錢出力地在中國的土地上做考古探究,他們需要的是什麼,缺少的是什麼?
裡面彷彿包含著一個很大的命題,她隱隱觸及,卻又不知其全貌。
她便越發意識到,自己透過培訓班的方式介入其中,試著去找到那個震驚世界的古墓,由此和日本資方分開,這種學術成果可以不和他們分享。
也是因為這個,她越發謹慎起來。
每天早上,她都會很早起來,在考古調查隊還沒開始工作的時候,試探著在尼雅遺址走動研究,她現在已經盯上了八號區域,考古調查隊還沒有注意到那邊,現在只是簡單對那裡劃
定了區域,裡面幾乎一片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