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秋(中)(第1/3 頁)
“這是從昆明急遞過來的”
“雲南境內一半地區因為大旱歉收,戶部向我們請求支援部分糧食用於賑濟,另外,貴州、四川、廣西境內的清軍似有向邊境地區增加的跡象”
“好”
張七打斷了他。
他看向夏金澤,他是執掌各地糧庫的。
夏金澤說道:“時下我府擁有農戶約莫二十五萬戶,每戶授田二十畝,年產稻米約莫四十石,這就是一百萬石,上繳三成,則是三十萬石”
“轄下人口,滇南、緬北幾乎各佔一半,也就是說我府管轄的雲南人口約莫七十萬,也有一半受災,如果全部需要我們來救濟,則一年需要一百五十萬石,這幾年我府施行了輕徭薄賦之策,農戶也有存糧”
“估計又只有一半需要救濟,時下我府軍戶約莫三萬,匠戶約莫兩萬,約莫二十五萬人,這些人都依賴於我府薪餉供給,按照每日一人一斤計,每年一人也需要四石,二十五萬人則是一百萬石”
“這些人的糧食都是從市面上購買的,眼下我府提供給軍戶、匠戶的薪餉大約是二兩一人,稻米價格是半兩一石,也就是說二兩銀可以購買四石糧食,一年則是四十八石,按照一戶五口人計,一年也只需一半的薪餉就可以了”
“剩餘薪餉完全可以用來應付其它用途”
“而這些市面上的糧食又是我府以及糧商從農戶手裡購買的,為了平抑糧價,糧商向農戶收購糧食是三錢銀子,我府還額外提供了一錢銀子的補貼,商家賺兩錢銀子”
“不過需要繳納一錢銀子的商稅,實際上還是賺取一錢銀子,而我們則用這一錢銀子的糧稅補貼農戶”
“餘者食鹽、布匹等大宗物資都是如此辦理”
“故此,三年下來後糧食還有結餘約莫兩百萬石,不過廣南府在三年前繳獲了清軍的一百萬石,那裡只駐有一萬五千人馬,三年下來也只消耗了約莫二十萬石”
“加起來就是兩百八十萬石,其中永昌府存有五十萬石,密支那存有一百萬石,木邦存有三十萬石”
“剛才說過,我府管轄的災區全部救濟的話需要一百萬石,實際上他們都有存糧,於是真正需要我們的救濟的也就是五十萬石”
“若是王爺能夠發出憲令,讓各個土司也調撥一些,完全足夠了”
“故此,職部建議,從廣南府撥出三十萬石,救濟廣南府、廣西府、臨安府”
“從木邦撥出十萬石,救濟孟艮府、孟連府、孟定府”
“從永昌府撥出二十萬石,救濟永昌府以及周邊各土司”
“再向木府發出求援信,讓其調出部分糧草救濟大理、楚雄一帶”
“這樣的話朝廷的求援就算是支應過去了”
“我府原本存有黃金二十萬兩,已經按照合適的價格從木府、荷蘭人、葡萄牙人、臺灣鄭家那裡兌換成白銀,前前後後近三百萬兩,幾次大戰繳獲的也有近兩百萬兩,這就是五百萬兩”
“從前年開始,我府開始向阿拉幹人、孟人提供火槍、火炮,當然了,質量略高於清人的,又比西夷的差一些,但價格卻極為誘人,每年的收益也十分巨大,三年下來總收益超過了兩百萬兩”
“寶石生意每年也能帶來約莫百萬兩的收益”
“這就是八百萬兩”
“我府需要官府供養的人口約莫五萬,按照平均每人每年二十四兩計算,五萬人口是慢慢增加的,幾年前只有一萬人,平均下來每年需要五十萬兩,從今年算起,每年則需要一百二十萬兩”
“這就是三百五十萬兩,眼下還積存有約莫四百萬兩,主要的開銷就是學堂,幾年下來累計花費了五十萬兩”
“咳咳,四百萬兩,看起來很多,實際上只能支撐眼下人口規模的三年所需”
張七搖搖頭,“帳不是這麼算的,每年不還是有兩百萬的軍火收益、一百萬的寶石收益嘛,不過我馬上就要說到這一點,沒準從明年開始軍火收益就沒有這麼多了,但軍火、寶石兩項每年應付需要王府支付薪餉的人口也夠了”
“但軍隊、匠人、學生的數目也在與日俱增,遲早有入不敷出的那一天到來,必須儘早做出籌劃”
“調撥救濟糧以及曉諭本王轄下土司、木府之事就按照右長史說的辦,會後立即發出本王的憲令,照會各大土司以及木府,至於糧食調撥一事,也由右長史會同永昌府知府、木邦宣慰司、廣南府知府一起磋商辦理”
“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此事,我不希望本府轄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