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廣南府之戰(5)(第2/2 頁)
擠在一起的情況出現。
雖然是在大致平整的曠野上,但依舊有田埂、溝溝坎坎,想要這麼大一個陣勢保持隊形不亂,還能讓各個兵種佈列有序,這就需要長期的訓練,說到訓練的密度和強度,當今世界上,如果說張七部是第二,那麼絕對沒有人敢說第一。
大清已經佔據絕大部分地方,無論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都有了固定的常備兵,但也不敢說能做到兩日一練,最好的也就是三日一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無他,高強度訓練需要的糧食和油葷那是海量的,張七也做不到讓士兵們每噸吃肉,但植物油還是能大量提供的。
幸虧他一早就施行了搶劫為先的策略,先後幾次弄來的財物還能支撐他這支部隊再揮霍幾年,於是就能買來大量的植物油。
當然了,這其中的關竅莫說清軍想不明白,估計連時下明軍最精銳的李定國部也想不明白。
當然了,張七也沒有一次將六個大營聚在一起操練的經歷,最多的也就是五個大營,但長期的訓練還是讓其湊在了一起。
不但湊在了一起,當他們步行了好幾裡時隊形依舊不亂完全就體現出真功夫了。
故此,光是有優勢的火器還不行,長期高強度的訓練才是不二法寶。
君不見清末時清軍部分軍隊的火器已經不差了,但依舊明顯弱於西方人,原因就在這裡。
大兩號散彈裝填完畢後,所有的野戰炮立即對準了從四面蜂擁而來的盾車!
對於清軍來說,也不可能將自己的隊伍擺成一個也是一里半的大陣,他們也沒有那麼多盾車,對於他們來說,能夠衝到敵人跟前,並擊破一處就可以了,故此,他們的大陣的寬度只有明軍大陣的一半,這就為野戰炮的發揮創造了機會。
不同方向逼過來的敵軍與明軍之間的距離顯然是不同的,北、東、西三面明顯快一些,而南面則慢上許多,這裡面除了有繞路的因素,沈彥龍部攜帶了部分火炮自然也是因素之一。
“呼!哈!”
清軍無論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早就有了自己在野外作戰的一定之規,抵近敵軍幾十丈距離時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喊叫起來,一開始喊叫聲還很雜亂,隨著逐漸靠近敵軍,也慢慢整齊起來。
到了後來,五千人的齊聲“呼哈”的聲勢也是相當驚人了,完全不亞於一支千人左右的騎兵撲面而來。
“轟”
北面長槍陣裡面的五門野戰炮率先打響了!
距離是七十到八十米之間,十公分口徑的野戰炮裝填的是十枚半斤重的鉛子,十二公分的野戰炮裡裝填的則是十五枚這樣的鉛子!
五門火炮幾乎同時打響,霎時就將正對面擠在一起的約莫一百輛盾車中的一半全部擊毀!
與實心彈直接擊毀、撕裂盾車不同,大號散彈不但推倒了盾車,還在盾車正面那高大寬闊的遮擋面形成了大量的孔洞!
不過,清軍並沒有這一波的攻勢嚇到,這就看出其真實的戰鬥力了,如果沒有張七的出現,乾隆以前的清軍耐受死亡率和戰意顯然是當今世界之罪,比西方人強多了。
後來如果沒有代差級別的火器,以及鴉片、腐化墮落,清朝後期士兵的戰鬥力也是不錯的。
但依舊還有一半的盾車沒有被大號散彈帶倒或者洞穿,而且經過了這一波打擊後,他們還加快了速度!
同時一些一人高的大盾則快速填補了盾車的空缺!
此時,雙方的距離只有五十米左右了!
張七的炮兵再是操練不輟,也不能達到一分鐘就完成裝填的水平,畢竟,清理炮膛就需要兩次,特別是炮膛底部還要狠狠旋轉好幾次才行,再將火藥、鉛彈塞進去又要花費一番功夫,眼下倒是不用瞄準,在一百米之內的距離上,炮彈的彈道完全是平直的。
塞入彈藥、炮彈也需要時間,眼下張七的炮兵最快的也只能達到三分鐘一發,而五十米的距離就算是步行一分鐘也過來了!
:()1659:我在滇緬成為亞洲之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