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木邦(上)(第1/3 頁)
八月,將秋。
木邦,淫雨霏霏。
原本水位大幅降低的登尼河又開始漲了起來。
北岸,原木邦宣慰司治所廢墟上卻是旌旗招展,鑼鼓喧天,萬頭攢動。
治所經歷過了兩次劫難,上上一次是緬軍三十萬圍攻此地,得手後焚燬大寨而去,然後將自己的總督設在南面的蠟戍,不過還是在北面的貴概駐有少量兵馬。
上一次是李定國退往木邦後,擊敗了貴概的緬軍,然後進駐木邦,自然沒有精力和能力修復,但還是在原址上搭建了簡易木棚。
李定國部撤離後,南面的緬軍再次北上將其木棚毀掉。
此後緬軍逐漸撤離,平達力、莽白內亂時就全部撤出了。
時下還是一片廢墟,不過一塊牌坊已經立了起來,牌坊高約三丈,“木邦宣撫司”五個大字顯然出自張七的手筆,工整卻顯呆滯,熟悉的人一看便知。
作為以前滇緬邊境最大的宣慰司,治所佔地面積極廣,幾乎有大明內地州府城池大,方圓約莫十里,時近正午,各路人馬都差不多到了。
被張七勸說過來接任宣撫使的原潞江安撫司線有功之子線崇毅,新任孟密宣撫司土司思權、思策兄弟,孟定、孟連、孟艮三府土知府都到了,就連明廷也派出禮部侍郎、鴻臚寺卿鄭逢元出席觀禮。
很顯然,一向膽小怕事的朱由榔被張七一番“穩固的大後方”言辭打動了。
張七也通知了他的岳父、緬王平達力,不過也不知道平達力得知後是什麼心境,更不知道他會不會派人來。
按照常理,由於他的成年兒子都死於那場內亂,目前膝下只有不到十歲的小兒子,在他十五歲之前應該不會同他的女婿翻臉的,但誰也說不準。
孟艮府孟拉長官司長官、土千總、佤族人領袖宜寶也來了,這是一個年約四十,長相、穿著打扮都與漢人無異的漢子,一身文士服飾,對了,由於元江府之戰的功勞,他被朱由榔賜予進士出身。
身材中等,長相中等,談吐中等,就是一對很小的三角眼不時在滴溜溜亂轉。
三府中實力最強,原本是三府中嫡支的孟連府土知府、宣慰使刀派金也來了,約莫三十多歲,身材剽悍,他還擁有世襲錦衣衛千戶的職位,時下正穿著一身錦衣衛服飾。
眼下就兩個人沒到了。
一個自然是正主,緬甸國副王、孟養宣慰司宣慰使、大明南詔王張七,另一個則是這次的特邀嘉賓,緬甸國駐八百大甸總督、平達力族侄莽吉隆。
這兩位都是大人物,顯然都會踩著點來的。
孟養宣慰司右長史夏金澤是這次大會的主持,眼看日影漸短,張七卻還沒有蹤影,而提前趕到的諸人都多少帶了兵馬,雖然段少傑營也在周圍佈防,但那些人攜帶的兵馬已經超過了他,他怎能不著急?
“噠噠噠”
南面傳來了一陣馬蹄聲,眾人趕緊朝那邊看去。
“隆隆”
馬蹄聲愈發清晰、愈發厚重,到後來便從清脆的噠噠聲變成了渾厚的隆隆聲。
一面頗具緬甸色彩的大旗出現了,紅底的旗幟上繡著一座蓮臺,蓮臺上則是一個正在閃閃發光的金輪。
在緬甸,凡是王族成員基本上都有“金輪法王”的稱號,無非是大金輪小金輪而已。
木邦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河谷,東西長約五十里,南北平均寬度約莫五里,治所附近最寬,約莫十里,登尼河從中穿過,當然了,就算在雨季,登尼河也不會太深,人馬皆能涉渡。
“莽吉隆竟然真的來了”
正在觀望的夏金澤臉上顯出了又驚又喜的神色,喜的是張七的面子夠大,竟然將八百大甸總督、擁兵三萬的莽吉隆請來了。
驚的是莽吉隆這一次攜帶的兵馬實在有些多,眼下他們最前面的騎兵已經開始渡河了,瞧那陣勢,至少有千騎,後面還有大約兩千步軍,霎時就將登尼河南岸鋪滿了。
“這到底是來觀禮的還是來找事的?”
鴻臚寺卿鄭逢元則是膽戰心驚。
要知道,能夠成為八百大甸的總督,東抗寮國,南敵暹羅,沒有兩下子是不行的,別看緬甸國、暹羅國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大軍,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缺少訓練的農奴,而莽吉隆這三萬人可都是真正的精銳!
緬甸人規矩,一個正規兵需要十個人來供養,戰時則需要出動五人為其駝載糧食、武器、繳獲,也就是說,莽吉隆這三萬精銳後面還有十五萬人!
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