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千里馳援(6)攻城(上)(第2/3 頁)
發槍還擊,一面將三門火炮佈置好了。
雖然張七已經徹底將新式武器封存了,但不代表他沒有別的想法。
他現在擁有的只是短管火炮,雖然射程普遍不到三百米,仰射射角大於四十五度時更是隻有一百多米,但既然是短管火炮,那就意味著口徑很大。
張七雖然帶上了炮兵部隊,但為防意外,也不可能將炮兵全部放在一起,而是分別放到了各個營頭,炮兵營副總管、張七親自從少年兵中調教出來的張維明就在蒯方營裡。
,!
只見張維明指揮炮兵先是利用目視視距法大致固定好一門火炮,然後指揮手下向裡面填入火藥,接著又用一根時下十分奇特、搠頭是一個包著破布的圓形木板的搠杆將火藥壓實。
接著又塞入一枚底部帶有一塊很薄的圓形木板的炮彈。
是了,這就是張七借鑑了時下歐洲初期開花彈以及後世沒良心炮的做法,製作的原始迫擊炮了。
這是一門他們攜帶的最重的兩百斤短管火炮,口徑約莫二十公分,長度卻只有一米。
從炮眼插入引線,這裡又有說頭了。
此時的引線,無論是歐洲的還是中國的,都是燃燒極慢、浸過油的火繩,但作為穿越者的張七顯然不會這麼做。
自從他在密支那蟄伏時,就已經將火藥根據燃燒效能、動能、儲藏的不同分成了三部分,一種自然是真正的發射藥,是威力最大的一種,而引藥、導火索藥又不同,引藥燃燒極快,以便能以最快的速度點燃發射藥。
最後一種火藥就是導火索裡的引藥了,經過試驗,他與王定藩一起弄出來一種威力一般、燃燒速度一般,但燃燒速度極為均勻的火藥。
將其放入導火索裡成為導火線自然最佳,因為可以控制時間。
當導火線引爆發射藥後,在膛內瞬間產生的高溫高壓會在一剎那引燃炮彈的引線。
這顯然就是最難的一步了。
一般來說,為安全起見,時下的歐洲人採用的是雙引線結構,這就意味著需要再炮膛上開兩個小孔,這就會讓發射藥的威力降低,張七自然不會這麼做。
當發射藥點燃後會在極短的時間裡將炮彈噴射出去,莫要想膛內的高溫會將炮彈上的引線點燃,只能分別點燃,當然了,後世的沒良心炮由於炮口開口極大,完全可以分別點燃,也可以將發射藥與炮彈的引線並在一燃。
但張七就不能這麼做了,經過反覆地實驗,最終想出了用發射藥點燃後的高溫燒燬木板的極端時間點燃炮彈引線的辦法。
就是這點時間讓開花彈的引線不至於在膛內瞬間燃盡然後爆炸,這需要反覆多次大量的試驗,試驗時除了炮兵需要穿上多層甲冑,還要在炮位旁邊固定一塊很厚的鐵板,最終歷經千辛萬苦還得出了發射藥的藥量與木板厚度之間的精確關係。
當然了,這需要你的各種火藥的效能非常穩定,否則還是非常危險的,針對這一點,他也只能儘量顆粒化,而且隔三差五將顆粒化火藥拿出來重新炮製,平時也儘量做到防潮。
至於所謂的開花彈,他也想不出別的法子,只能利用模具鑄造出佈滿氣孔的炮彈外殼,裡面填充著同樣粗陋的火藥、碎石子、碎鐵渣等。
閒話少說,只聽“轟”地一聲,那枚炮彈便飛上了天,這一次顯然飛過了頭,在出口一側的民房上爆炸了。
張維明立即調整火炮的偏角、仰角,這一次正好在出口往裡一些爆炸了,顯然炸到了敵人,雖然他們這裡看不清楚,但傳來的慘叫聲還是印證了這一點。
再次對照同樣試驗了無數次才制定出來的射距和射表,調整仰角,第三發炮彈正好在出口上面炸響!
只有三丈寬的石階盡頭的街道顯然不能讓三門火炮並排排列,而是縱向排列,三門火炮的位置、仰角、偏角幾乎一模一樣,剛才張維明施射的是最後一門,這就意味著前面兩門可以打到同一縱線更遠的地方。
後世的張七也是工科畢業,原本已經將高等數學、彈道學忘了個乾淨,利用龍鳳玉佩回到後世後趕緊又買來了大量相關的書籍,其中就包括微積分、彈道學、力學,還有一些此時的歷史書籍。
這才確定了火炮和火銃的射距和標尺。
當然了,後世有大量書籍都記載著此時歐洲各種火炮和火銃的相關內容,依次為藍本,反覆試驗就是。
最後形成了一整套有關這方面的表格,讓悟性高者學會後死記硬背,再讓其指導普通炮兵就行了。
“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