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1659:我在滇緬成為亞洲之王 > 第12章 那加蘭(上)錦囊

第12章 那加蘭(上)錦囊(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穿成獵戶後我養了未來首輔戲說嬴政天子寧有種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鐵道:此生只為知更鳥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

張貅身材瘦小,其貌不揚,雖然也是大西軍後裔,但若是放在李定國的軍中,肯定是不受歡迎的。

但他卻被張七收為義子。

能被他從幾千少年兵中挑出來顯然是各有所長的。

張貅敏捷、靈活,不但是在身體上,在腦瓜子上也是如此,當他跟著張七來到密支那後當即意識到學習語言的重要性,時至今日,他已經完全掌握了克欽語、緬甸語、擺夷語,後者實際上是泰語。

這三種語言是緬北用的最多的,雖然都源出藏緬語系,但如同漢語與藏語一樣,經過幾千年的變遷後早就是面目全非,張貅卻能從起詞彙、語法上一下就抓住了重點,很快就掌握了。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在武勇上無法與張貔相比,在沉著冷靜上也無法與張鳳相比,故此,他就只能在靈活多變上下功夫了。

時下滇南緬北一帶,沒有誰不知道只要緊跟著張七就沒錯,連清狗都被他屢次三番擊敗,遑論其他?

何況,被張七收為義子可是莫大的榮光,雖然暫時還不能與高得傑、李忠明等人相比,但假以時日,未嘗不能並駕齊驅。

嚴格來說,這次張七交給張九、張貔、張貅、張鳳四人的任務又不同。

張貅與張鳳編練新軍,實際上最為簡單,編練成功後與各自的五個大營也有了恩義,當然了,張七顯然不會就地編練,而是會與另外十個老營混編,這恩義一節就更是深厚了。

張九又不同,他實際上是張七的義弟,每次出行乾的都是風險最大,意義也最大的大事,他的威望早就與高得傑、李忠明等人平齊了,或許還在張五之上——誰叫張五在張七北上建昌時巴巴地跟著李定國走了呢。

故此,他這一路又另當別論。

張貔、張鳳都經受過考驗,唯獨他張貅從少年兵中脫穎而出後一直待在王府。

故此,當他帶著新出爐的一百少年兵出發時就明白了這一次的考察重點不在其他人,而是就在他身上啊。

從密支那出發前往阿洪王國(阿薩姆邦)有現成的道路可走,就是後世二戰時期通往印度的滇緬公路,阿洪王國的祖先也是在大約四百多年前經過這條路進入雅魯藏布江下游的。

阿洪王國建立後還時不時回到克欽王國參與戰鬥,故此這條路顯然不能稱為羊腸小道了,但畢竟是行走在大山深處,其兇險程度完全不亞於野人山。

這幾年,張七已經將道路修到了大山這一側的潘碩,跨過潘碩就是阿洪王國了——不不不,中間還有幾十裡的山路,那是克欽人、那加蘭人、阿洪人都出入其裡的三不管地帶。

一行人騎著馬匹很快就來到了潘碩。

這裡已經建成了一座小堡,堡外早就形成一個繁華的市場,玉石、糧食、鐵器、布匹、食鹽都在這裡交易,衣著整齊、體面的克欽人(因為張七的緣故,時下緬北的克欽人已經富裕起來了),衣衫襤褸、面容剽悍的那加蘭人,介於其間、已經帶有不少印度教風格的阿洪人都出現在這裡。

那加蘭人也曾建起過一個原始的王國,還曾與緬北的克欽王國互為盟友,可惜自從擺夷人進入雅魯藏布江下游,變成阿洪人後,就如同暹羅人進入平原後對山地部族視同仇讎一樣,雙方展開了近五個世紀的征戰。

最後終究是文明一些的擺夷人戰勝了那加蘭人,阻止了其進一步的壯大。

不過在這三不管地帶乃至隸屬於孟養宣慰司的潘碩,雙方還是保持了大致的和平。

根據夜不收最近得到的訊息,那加蘭人近期又有了統一的跡象,除了孟加拉人的壓迫,讓阿洪人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他們身上,也有那加蘭人出了能人的緣故。

一個明顯的跡象就是,以前,前來潘碩貿易的那加蘭人多半是成群各自前來的,但現在卻是統一前來,每次前來參與貿易的有上百人,他們都是騎著大象前來的,大象的裝載力遠比人力、馬牛大,一百頭大象裝載的東西基本上能滿足整個那加蘭人的需要了。

張七的夜不收霎時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

據說那加蘭人有一百個小部落,一個小部落也就百餘戶人家,一頭大象就能滿足了,也就是說,有人將他們組織起來了。

後來經過打聽才知道那加蘭地區新出了一個拉多王。

貿易的集中日期顯然都在旱季,張貅抵達那裡時正好是貿易季的尾聲,當張貅見到集市邊緣依舊拴著上百頭大象時頓時心裡一喜。

他從身上掏出了一個錦囊。

這是張七給他的。

目錄
崩鐵:從格拉默開始的炎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