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思想很進步麼(第1/2 頁)
天命這種東西有人信麼?
華夏曆史就是重複被推翻的一部歷史。
天命這種東西通常老百姓是不信的。
但為什麼上面卻總是拿天命來說事呢?
不光是他們要把自己樹立成正統,更要愚民,疲民,困民。
咱們現在讀書都是走的正常思考路線。
從小就有人說,一個朝代更替,肯定是出了昏庸的皇帝或者收到外地入侵等等,但這些都是理由而並不是根本。
一個昏庸的皇帝,其實也很難讓一個制度完善的國家轟然倒塌。
更多的人把古代王朝過不去三百年這個坎,賴到土地兼併身上,其實也都是扯淡。
一個王朝的滅亡和土地兼併沒有任何關係。
咱們解放戰爭後,曾經統計過,在咱們國內最大的地主擁有土地數量還沒有達到上萬頃,擁有幾百上千頃土地的大地主其實也並不多。
漢武帝元封四年,關中流民二百萬,無戶籍者四十萬。
漢武帝這次流民大潮是我國史書上有記載的第一次流民大潮。
為什麼會出流民潮呢?
很多人說,地方豪強暴戾盤剝百姓,也有人說連年乾旱,還有人說人多地少,土地兼併的厲害,老百姓都沒有土地了。
這些都是上面寫歷史的說辭罷了。
真實的情況是,朝廷的賦稅太重,農民承擔不了沉重的賦稅所以攜家帶口的逃亡。
如果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到王朝後期,土地越來越稀缺,兼併越來越嚴重,那應該王朝的後期土地的價錢越來越貴才對。
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恰恰相反
王朝的後期土地的價錢越來越便宜,甚至分文不值。
明末王夫之就說,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為禍。
至欲以地白付人兒莫可推。
意思是老百姓把擁有天地當成災禍,我把土地送人都沒人要。
那為什麼把土地白給還沒人要呢?
就是因為朝廷稅太重,與民爭利的結果。
老百姓除了稅,還有徭役,還有兵役,還有亂七八糟的各種捐。
誰擁有這塊土地,那就完了,這些亂七八糟的你就來吧。
所以這塊地就成了累贅,甚至不止是累贅,是要了自己的命了。
尤其是雍正以後,人頭稅打在土地裡,弄出什麼攤丁入畝以後。
我不管怎麼收,就跟這塊地要錢,這就導致土地每年繳納的稅那是越來越重,老百姓實在沒辦法只能逃亡。
那為什麼那時候的難民都往東北跑呢。
因為這個時候的東北,官府對地方掌控力弱,地方土匪是霸王,那些地方大員甚至要看這些土匪臉色。
老百姓自己偷偷種點地不用交稅,讓老百姓有口飯吃,所以都往東北跑。
張宗昌自然也是從山東這邊過來的。
那個時代山東是大省,地方呢也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所以這稅那是一分你也別想省。
特別是後期,大清屢次戰敗,對下面的叛剝加劇。
這就導致大量山東人,寧可地我不要了,也要往東北跑。
“看到了吧,咱們這海城如今都是機械化耕作,我們沒有一分錢農業稅,土地都是國家的,也是集體的,一個村子他們想怎麼種地就怎麼種,咱們縣城還給種子,化肥,農用機械的各種鋪貼,他們收穫了也都歸集體,他們想怎麼賣就怎麼賣。”
張宗昌看著那一望無際的田野,蹲下來抓一把泥土,眼淚掉了下來。
他還記得當初自己為什麼背井離鄉,離開山東老家,不就是那點稅麼,太重。。。太重了。
在想到自己一個村子被逼死的那些同族。。。
“範大人,這滿清早就應該滾蛋,像你這樣的青天大老爺,真是咱們百姓的活菩薩。。。”
“誒。。。讓人人都能吃得飽,人人都能吃的好,是咱們工黨明確施政方針,當然了,現在我們經驗還不足,也一直培養這方面經驗,早晚我們總結出一套可行辦法,將來在全國推廣。”
彪哥沒說的是,是各種稅務沒了。
但工業農業這個剪刀差還在,而且更加恐怖,而且他從現代每天都帶回來大量糧食。
導致,現在不光是海城,就連整個遼寧,這糧價都不值錢。
可以說有的是,別說人人都能吃飽了。
現在幾乎每個村子,每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