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7(第1/2 頁)
見到阿雲詩和耶律德賢這兩條路子都走不通,一去不回的,也沒在其他地位尊崇的人身邊見過這些消失的人,就知道是凶多吉少了。
耶律德賢更是派人直接拋下傷者就走,根本不關心這些人能否活下去,俘虜本來就缺少食物、藥品,還有各種乾淨衣服。
原本大家都是一天吃一頓飯,既吃不飽,又吃不好。渾身發熱的傷者,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被送回來自然也沒有人願意去照料,因此基本上很快就徹底嚥氣了。
這樣的情況下,看到這些暗中打小報告的人,不僅沒有撈到半點好處,還被同伴們排擠。一來二去的,這樣做的人幾乎沒有了。
俘虜們總算是暫時放下心來,但這使得他們很少再聚在一起說話,生怕又被誰給捅出去。
如今,經過大量的消耗,許多人都倒在了攻打晉陽的路上,上面有魏國人放箭,後面有胡人督戰隊拿著武器虎視眈眈,一次又一次的去送死,極大的消磨了魏國俘虜的求生意志。
不少僥倖活下來的人,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耶律德賢轉手送給阿雲詩,然後就丟了性命,成了某種施法材料。
恐懼就像是厚重的陰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他們有的是城池周圍村落的百姓,因為故土難離所以被抓走了,還有的城池被攻破後俘虜的健康男女,以及在逃亡路上不幸撞見胡人的遷徙隊伍等等。
很多人是攜家帶口被抓走,孩童被搶走給了薩滿,大人倒在了戰場上,全家都死光了。
還有的是一家數口人,只餘下孤零零的幾個或者一個,揹負著血仇數著日子等死。
俘虜們沉默著,壓抑和畏懼折磨著他們,不少人都在等待,期望魏國會派出軍隊救助他們,可是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願望落空,還這樣堅持想著的人越來越少。
在巨大的痛苦中,每天都要面對生與死的分離和考驗,虛無縹緲的信仰開始流傳開來,隱藏了魏國俘虜對於逃出生天的美好渴望。
他們三三兩兩的團坐一堆,念著不同的禱告詞,期望真的有神仙能降下奇蹟,救世人於水火之間。
苦難磨礪出了更加堅定的信仰,本來許多並不怎麼虔誠的人,也被看不到頭的日子折磨的想要逃避現實,信仰就是一個很好寄託心靈的方式,在祈禱時,他們能暫時忘卻周圍的環境,忘掉自己經歷的那些,還有緊接著就要到來的一切。
雖然這只是暫時的,但至少心靈能夠得到片刻寧靜。還有不少人是真的希望,能有上天降下天譴,把這些胡人統統弄死。
這樣的祈禱每天都會有,可誰也沒想到,居然真的會有實現的時候。
當火焰燃燒時,俘虜們麻木的待在原地,他們已經不敢逃跑了,害怕會被士兵們捉拿回來。
而軍中偶然失火也不算什麼,至少因為熱愛烤肉和舉行篝火晚會,這些胡人們的營地裡也經常放置了大量木材。
不說別的,俘虜們之前就見過因為喝多酒,然後火種儲存不善,引燃了幾個帳篷的事情,那時候也有人想要逃出去,結果卻被士兵們抓回來,當時就一刀砍下,嚇得其他人一句話不敢說。
此時,這些俘虜蜷縮在一個窩棚裡,窩棚頂上有草葉覆蓋,勉強能擋住一點雨,但是縫隙還是存在,周圍是粗大的木柵欄圍著,人根本鑽不出去,而且前後左右四面都被帳篷包圍,根本看不見遠處,就只有門前帳篷和帳篷的縫隙裡能看到外面。
帳篷並沒有燒起來,只是偶爾聽到一兩聲慘叫就結束了,遠方不知道為何有紅色的火苗跳動。
一些被打怕的人不敢動彈,不知道是不是有士兵在暗中等待誰敢去逃跑,然後立刻現身把人捉回。
剩下的有的在祈禱這火焰大一些,最好多燒死一些胡人。
有人還是不死心,儘管不斷都有慘痛的例子擺在眼前,還有人被殘忍虐殺,可是她始終蟄伏著。
王林晚本是晉陽城外的一個獵戶,她是在林子裡出生的,生她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所以父母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在王林晚十一歲那年,父母先後因病去世,村子也不富裕,誰都不願意往家裡多領回去一張嘴。
家中也沒有多少存糧,眼見著要去餓肚子,王林晚就跑去村子的老獵人那裡軟磨硬泡,承諾養老送終,打動了老獵人,教了她幾年打獵的本領。
之後老獵人去世,王林晚遵照承諾和她的意願,為老獵人舉辦了一場簡單的葬禮,然後每年都去按時燒香祭拜。
隨著時間流逝,王林晚在打獵上也漸漸摸索出來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