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跨越千里(第1/2 頁)
經此一事,學校裡偷偷打量師蘭的那種猥瑣眼神終於消失了,她也得了好一陣子的清靜。
週末,杜編輯讓師蘭把剩下的稿子帶過去。
因為不是連載的,所以要確保文章從頭到尾都具有可讀性,而不是虎頭蛇尾。
杜編輯收了稿又是一週後才聯絡她過去,說她們那邊已經初步商定了稿酬。
關於錢的事師蘭一向是非常積極的,一大早就到出版社等杜編輯。
“我們這邊呢,目前是兩種稿酬,二選一。第一種就是俗話說的買斷,我給你爭取到了千字八元的價格。”
杜編輯頓了頓說,“從事這個行業你應該對市場價有一定了解,千字八元屬於中高檔次了,也是我能給你爭取到的最高水平。”
如果有成績比較好的歷史作品還比較好說。
問題是師蘭有作品,但不屬於同一類。
“第二種呢?”
師蘭心算了一下,千字八元,她的小說一共十五萬字左右,能拿到一千二百元左右。
已經是一筆可觀的稿費了。
運氣好估計能買一套小院子。
一本書買一套燕京的房子,再過幾十年都值得拿出來炫耀。
“第二種是基本稿酬加上印數稿酬。”杜編輯解釋說,“這種模式基本稿酬只能給到千字三元。”
“你這本書的印數稿酬計算方式為:31印數。”
“如果按照首印3000冊來算,你第一次能拿到的稿費是450元(千字三元,15萬字)+313000,也就是540元左右。”
如果首印銷售情況不好,沒有加印的機會,選擇第二種方式就吃虧了。
前者較穩,後者有一定的風險。
印數達到冊,稿費才到1350元。
但如果能達到冊,那稿費可就可觀了。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師蘭想了想,最終選擇了第二種。
她問了一下影視改編之類的權利是否能保留,得知目前還沒具體的規定,還屬於無法確定的地帶。
稿子交了,還需要編輯稽核,等待潤色修改,所有程式完成才會定稿。
定稿後她能拿到第一筆基礎稿酬,首次印刷完畢一個月內能拿到印數稿酬。
如果有機會加印,則是在再次印刷完成後再次領取。
事情急不得,師蘭暫時沒有新的小說要寫,乾脆重回兒童區,準備給自己家兩個寶寶做一份科普讀物。
實際上,寫兒童讀物帶給她的壓力遠比寫故事要大。
科普,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內容的客觀、真實。
不是說百分百沒有錯誤,但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正確性,免得誤導了孩子。
如此一來需要查閱的內容就大大增加,工作量驚人。
但目前市面上的科普性書籍罕見,為數不多的也頗為晦澀難懂,幾乎是面對專業人士而非兒童。
所以師蘭才動了自己來弄的心思。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生活在燕大的校園裡,她也不準備閉門造車自己天天苦幹,乾脆拉攏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來分擔。
如果能出版,兒童類的書籍實際上還是很受歡迎的。
畢竟按照種花家父母的傳統道德素養,自己苦可以,但千萬不能苦了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是普遍比較大方。
找合作物件、學習、帶孩子,幾乎佔據了師蘭所有的時間,任何一項她都不敢馬虎。
在學習氛圍濃厚的地方,稍微懈怠就會被人比下去。
直到天氣漸漸炎熱,師蘭去翻寢室掛曆,才恍然驚覺自己已經半個月沒給霍驍寫過信了!
“326寢室的師蘭,有人找你!”
樓管大媽在下面大吼了一聲。
師蘭連忙跑下去。
“媽?你怎麼來了!”跑到樓下,她看到一個意料之外的身影。
方玉梅可以稱得上風塵僕僕,身上帶著大包小包。
北方的春末還有些冷意,南方卻已經開始漸漸熱了,她穿得薄了些,頭髮也被吹得凌亂不堪。
方玉梅侷促地攥了攥衣角,入目所及來來往往的人,幾乎都是朝氣蓬勃的大學生。
穿著打扮不說個個精緻,卻也都十分得體。
口中不是討論詩歌文章,就是專業詞彙。
明明都是漢語,她卻感覺自己聽不懂。
偶爾一兩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