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回津前的安排(第1/2 頁)
老林看著開門的曹子建,沒有多餘的廢話,直接雙膝一彎跪在了地上:“恩公,要不是您及時出手,救了小女一命,我跟小女這會恐怕已經離開人世,請受林田一拜。”
說著,老林直接將頭重重磕在了地上。
曹子建聽到重重的磕頭聲後,伸手將對方扶起,開口道:“你女兒身上的紅疹退掉了?”
老林連連點頭:“多虧恩公的神藥,小女整個人的精神已經好多了,不僅身上的紅疹開始消退,也沒有出現體溫升高的跡象。”
“所以我來此,就是來感謝恩公你的。”
說著,老林將手中的竹籃遞到了曹子建跟前,繼續道。
“恩公,家裡實在沒有能報答你的東西,這隻雞,希望您別嫌棄。”
曹子建這才看清,竹籃內裝的是一隻已經被抹了脖子,扒光雞毛的土雞。
“這雞你拿回去燉起來給你女兒補補吧,我不需要。”曹子建擺手拒絕。
老林還想堅持,曹子建卻是面色一正,道:“老林,還記得昨天你說過的話嘛?”
“記得。”老林點頭:“今後恩公有什麼吩咐,老林不會有半句推辭。”
“還記得就好。”曹子建笑道:“現在,我就有事情要你做。”
“恩公請吩咐。”老林開口道。
“別恩公恩公的叫了,聽著不自在。”曹子建糾正道:“既然你以後幫我做事,那就叫我老闆吧。”
“一切聽恩..老闆的。”老林改口道。
“聽英姐說,你在農耕這方面有經驗,所以我讓你做的事,就是幫我耕種。”曹子建開口道。
聽到曹子建這話,老林心頭卻是咯噔了一下。
因為在他看來,像曹子建這種看著不像貧苦人家出生的子弟,不可能讓自已耕種糧食。
因為這在當下屬於吃力不討好的活。
不僅沒錢賺,反而還要虧本。
那唯一的解釋,就是罌粟了。
畢竟當下,唯有種植這個才有錢賺。
老林想拒絕,但想到對方救了自已女兒的命,只能選擇默不吭聲。
“來,先給你看看種植的樣品。”曹子建說著,將手伸進口袋,心念一動,從儲物戒指內取出一把海水稻的大米。
老林看著曹子建手中有點像米粒的穀物,整個人一愣。
因為這不是罌粟。
不僅不是,這還是他從沒見過的一種農作物。
因為這大米泛著胭脂紅色。
“老闆,這是?”老林問道。
“米。”
“怎麼會是這種顏色?”
“因為這個品種的水稻就是這個顏色。”曹子建答道。
“曹公子,我能問個問題嗎?”老林開口道。
“問。”
“這年頭,種植糧食是純虧本買賣,您此舉是為何呢?”老林問道。
曹子建明白,老林口中的虧本,並不是說糧食賣不上價,而是因為,哪怕你豐收了,糧食也不全都是你的,你還得交田賦稅。
華國,作為農業大國,田賦稅是民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稅收來源。
基本能佔到整個財政收入的50%左右。
這田賦稅在這會,其實還不算特別誇張,但是,這稅可不是一年一交,而是要提前幾年交,名曰預徵田賦。
至於為什麼要提前收,因為打仗需要用到錢。
大清亡了以後,大小軍閥遍地。
一個北洋政府還能分出三個派系,每個派系還能再細分。
就跟套娃似的,都需要軍餉。
所以這田賦稅收個三五年屬於正常,有些比較狠的軍閥,收的田賦稅甚至超過當地農民一年的總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某個地區的大帥被打跑,那前面收的稅就不認,又得重新來。
不僅如此,交了田賦方面的稅,還遠遠不夠。
因為田賦的稅錢,還不夠那些老爺們花的。
所以還要交各種附加稅。
也叫捐,苛捐雜稅的捐。
怎麼收,收多少,全看老爺們的心情。
不過關於這些稅的前提,那都是建立在良田上。
至於荒地,當地政府就鮮少管轄。
畢竟沒人種,誰給你交錢?
“因為...”曹子建想了一下,開口道:“我想讓你們都吃得起飯,吃得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