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所謂的寶藏之謎(第1/2 頁)
為了確定曹子建到底是真有本事,還是徒有其表。
嚴文德開口道:“曹先生,老秦如此推崇你,想必你不僅對古玩如數家珍,對於華國各個時期的歷史情況也瞭如指掌吧?”
“不知嚴老想問什麼?”曹子建一臉平靜道。
“可曾聽過石達開的寶藏傳說?”嚴文德問道。
在華國源遠流長的故事裡,關於寶藏的故事有很多。
如項羽寶藏,黃巢寶藏,太平天國寶藏等等。
寶藏這個詞也往往和陰謀,殺戮聯絡在一起,永遠帶著撲朔迷離的虛幻色彩。
而關於石達開的寶藏,卻因為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使得包括史學家在內的大多數人都相信他的真實存在。
“聽過。”曹子建答道:“當年,石達開在大渡河安順場,被清軍圍攻,最終兵敗。”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石達開的兩萬軍隊,在這條線上被徹底的覆滅。”
“可是整個安順場場鎮的面積,包括農田,就只有一個平方公里多一點點。”
“至今也沒見到一件跟太平天國有關的東西出現。”
“所以你認為這寶藏是不存在的?”嚴文德盯著曹子建。
“不,恰恰相反,我覺得他是存在的,只是還沒被發現而已。”曹子建開口道。
“依據呢?”嚴文德道。
古玩就是這樣,能從一個人牽扯到一段歷史故事。
“當時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起義之初,實行的經濟制度為聖庫制度。”曹子建緩緩開口道。
“這個制度的原則就是人無私財。”
“無論是加入者自帶的財物還是攻克城池所獲得的戰利品,都必須上交聖庫統一管理。”
“這樣的制度使得太平天國迅速積聚了大量的財富,保證了軍隊的充足供給。”
“定都金陵之後,太平天國的領導層逐漸腐化,公財私用,窮奢極欲。”
“而石達開卻是少數作風清正的領導者。”
“他看不慣這種作風,加上跟內部之人出現了矛盾,於是便率領自己的部隊離開金陵,準備經湘省取上游之勢伺機入蜀建立新的根據地。”
“且不說太平天國聖庫的財產他能不能拿出來,就是他從金陵出發,一路打到巴蜀。”
“中間經過了好幾個的省份,城池也是攻掠下好幾座。”
“而當時農民軍的經濟來源主要就是對官府和有錢人家的東西他都沒收。”
“所以,石達開這一路肯定收了很多東西。”
“要知道,石達開的部隊最多時發展到了近二十萬,這麼多人不可能沒有他的後勤補給。”
“不可能沒有他的財富管理,不可能沒有他的倉庫。”
“不然這麼多人吃什麼喝什麼?”
“可是,根據清朝的遺留下來的史料記載,他們對於如何殺掉石達開的將士都記得清清楚楚,唯獨沒有記載得到了多少金銀財寶。”嚴文德開口道:“試問這些金銀財寶哪去了呢?”
秦霆靖聞言,忍不住插嘴道:“會不會是當時圍剿石達開的那些將士發現了財寶,但沒有上報,自己偷偷私藏了?”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嚴文德沉吟道:“不過,我更相信石達開當時在沿途就埋藏了寶藏。”
“畢竟他當時經過的地方,都流傳著他寶藏的說法。”
對於嚴文德的看法,曹子建持不同意見道:“嚴老,追著流傳,或者以流傳為源頭作為考證,在我看來是永無止境,或者是收穫甚少的。”
“我更願意相信,基於史實去進行推斷。”
“石達開當時的本意是入蜀建立根據地,他的財物不可能沿途掩埋。”
“大渡河的失敗只是一個意外,但給了寶藏一個充足的理由和時機。”
所謂的意外,是因為距離石達開率部出走已經六年,歷來所向披靡,讓清軍聞風喪膽的石達開部隊。
因為沒有根據地作為依託,已經成為了一支流動作戰的孤軍。
這年五月,他們穿行於荒無人煙的小徑,到達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
這個時間,正是雨季季節,河水開始上漲。
石達開軍隊渡河渡不過去,後方又有清軍。
不論石達開部隊如何努力,就是衝不出去。
在明知是必敗的局面後,石達開開始對後路做了充分的安排。
他帶著三個親信和五歲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