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漢末三國:一杆鐵戟鎮天下 > 第929章 天下安定,治理國家之策(72)

第929章 天下安定,治理國家之策(72)(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荀相之策頗為完善,但是...朕總覺得還有一絲不妥,諸位愛卿可還有補充?”武靖沉聲問道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在誇荀彧,但實際上的意思是,荀彧的計策我不滿意,你們趕緊再說一個讓我滿意的。

並不是荀彧沒有能力,恰恰相反,單論治國而言,荀彧是武靖麾下數一數二的大才。

能夠跟荀彧相比較的,也就只有諸葛亮了。

之所以荀彧的計策武靖不滿意,不過就是因為兩人的眼界不同而已。

荀彧的眼界被限制在了古代之中,看不到未來的深遠。

而武靖則是來自現代,自然知道未來的這個島嶼會帶來何等巨大的利益。

既然現如今將它攻下了,那就要徹底的佔領,而不是所謂的殖民而已。

否則的話,武靖又何必費盡腦汁的玩弄計謀,直接派遣大軍強攻不就完了嗎?

攻下來之後派人治理、鎮壓、奴役。

如此雖然簡單方便,但是不會長遠,這不是武靖想要的。

“陛下,臣有些看法。”

看到諸葛亮出列,武靖的嘴角微微揚起。

“諸葛愛卿有何計策,但說無妨。”

“諾。回陛下,臣以為,荀相的建議很是完善,此舉確實可以將倭人島治理的井井有條。

但是,有一點臣與荀相意見相左,那就是關於遷徙的人口問題。

荀相提議,遷徙異族前往倭人島居住,再派遣官員士兵鎮壓。

如此一來,卻是可以治理倭人島,但是,卻無法永遠的得到倭人島。

我們大燕對於倭人島而言,依舊是侵略者而已,當地的百姓不會真正的融入我大燕之中。

久而久之,發生叛亂是必然的,甚至當地百姓自立為王也都是極有可能的。

一旦如此,那麼倭人諸島就會跟我大燕劃清界限,以後再想要將其收復,那可就是難上加難了。

倭人島上的百姓說的官方語言是我中土語言,學習的文化也是我中土文化,衣、食、住、行,全都與大燕無異。

一旦日後反叛,其威脅要遠遠高於之前的倭人。

而且因為島上的百姓全都是異族的緣故,與我大燕絕非一心,甚至他們都不會當自己是中土人士。

想想看,一個擁有我大燕所有文化、知識、禮儀、以及各種裝備的異族島國,帶來的威脅會有多麼的巨大!”

此話一出,眾人皆是議論紛紛。

很明顯,諸葛亮的這番話給他們提了一個醒。

你想要遷徙異族去倭人島確實沒問題,但是後果呢?

他們都是異族,且又被漢人統治,一定會心生不滿,甚至是仇恨的心理。

以後一旦大燕衰弱了,他們趁勢反叛,帶來的後果絕對不是之前的倭人能夠相比的。

而且他們是異族的緣故,跟大燕完全不是一條心,打起來毫無顧忌,更毫無底線可言。

不說其他人,就連荀彧此時都是眉頭微皺,陷入了沉思之中。

顯然,他也被諸葛亮的這番話說的有些動搖。

“諸葛僕射,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倭人島呢?”

荀彧看向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朝著荀彧行了一禮,隨後朝著武靖行禮說道:“陛下,臣以為,想要治理倭人島,首先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改名字,既然陛下想要將倭人島變成我大燕的一個州,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改名,倭人這個名字,不適合我天朝上國。

第二,安排合適的官員治理以及鎮守倭人島,現如今這倭人島剛剛歸附,正是百廢待興之際,一定要安排一位德才兼備之人擔任刺史,才能將倭人諸島治理開發。

並且還要安排一位有能力的守將,領兵數萬鎮守倭人島,以免發生意外情況。

另外,臣以為,倭人島的守將不可以待得時間太長,五年最為合適,每五年一輪換,便可以免除守將外放太久,滋生異心的情況發生。

而刺史,雖然不必經常輪換,但是每年的稽核政績卻是必不可少的。

以免日後的刺史消極怠職,在這倭人島上不理政務,只顧貪贓枉法、吃喝享樂。

而第三,則是百姓的遷徙,臣以為,治理倭人島,一定不能遷徙異族前往,反而要全部遷徙漢人前往。

原因很簡單,遷徙漢人前往,是為了加深兩地之間的情愫。

畢竟是同一血脈,打斷骨頭連著筋。

目錄
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