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帶女王出場,你這是犯規!(第2/4 頁)
人怎麼樣?”
“好,姑且到這裡,我們認為他是追求愛情,反對封建壓迫,那麼故事繼續,他在國外喜歡上的少女沒有答應他,也可以理解為不喜歡他,只是拿他當朋友。”
“然後這個人回國了,回國之後,他在咱們京城又遇到了一位新婚少婦,又一眼愛上了。”
“然後他跟那位新婚少婦又如膠似漆的在一起,完全不顧及世俗的眼光,最終這位新婚少婦跟她的丈夫離婚了。”
“諸位同學覺得,這個人如何?”
李長河微笑著問道。
一群年輕人此刻面面相覷,各自皺眉。
而知道一些內幕的則是臉上浮現出無奈的神色。
“我說的這個人,就是剛才這位女同學朗誦的詩作《再別康橋》的作者徐志摩!”
李長河也沒賣關子,直接開口說道。
現代詩人徐志摩,對於這個年代大部分五零後的年輕人來說很陌生。
因為他的作品現在進不了語文課本,也上不了講堂。
也只有在北大的圖書館裡,這些中文系的學生才接觸到了徐志摩的詩,然後在這個年代拿出來朗誦。
而李長河的話,則是在在場的學生們面色一變,不知道李長河到底想要說什麼。
李長河則是繼續說道:“其實我說這個故事,沒有批判徐志摩的意思,我講這個故事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我的感悟。”
“文字,是具有欺騙性的。”
“就像這篇《再別康橋》,從文學性上來說,它可以說是現代詩的巔峰之作,乍然一讀,它寫出了種種幻想的美好。”
“但現實是,你能想象作這首詩的時候,它的作者已經跟那位新婚少婦結婚了嗎?”
“如今大家在知道了我講的故事之後,對這首詩的感覺是什麼?”
“當你真正的瞭解了這首詩的創作起源,再讀它跟你第一次朗讀它的時候,感覺和認知還會一樣嗎?”
“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感染力的創造,但是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有欺騙性的創造。”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兩首詩,大家有知道的嗎?”
李長河繼續開口問道。
“我讀過!”
有人舉手給李長河回應說道。
李長河點點頭,笑著說道:“是不是當時覺得這詩的作者憂國憂民,對廣大的勞苦大眾充滿了同情?”
“可實際上,這兩首詩的作者李紳後來一路官至大唐宰相,對百姓毫無憐憫,施加重稅,民不聊生。”
“很多人一直問我,為什麼不報中文系,而是要選擇經濟系,人民文學的主編張廣年先生也這樣問過我。”
“我是這麼告訴他的。”
“因為我發現,和文字只能表述社會的表象,這種表象可以是虛假的,也可以是真實的,只看閱讀者如何認為。”
“但是表象不代表社會的真相,很多時候,它只是一種美好的刻畫和描述。”
“而我更想做的,是看透這個社會的很多真相,如此才能寫出更好的文學作品。”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討的就是這一點,希望大家在閱讀文學作品,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作品,千萬不要被書裡展現出來的表象所迷惑,因為文字是會騙人的。”
“偉人教導過我們,要辯證的去看問題,其實我認為看書,閱讀文學作品也是一樣。”
“我以前參加咱們的文會,總是感覺大家過分的關注於作品裡面表現出來的東西,甚至為此爭執不休。”
“我覺得這是個好習慣,但是也不是個好習慣。”
“大家能爭,說明大家認真讀了,但是我又認為大家爭論的不夠透徹。”
“我更喜歡大家能夠透過表象去看本質,看這個作品在那個年代,在作者什麼樣的處境下,要表現的思想和社會現象,這樣才能讓大家真正的認識一部作品的精彩。”
“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文學作品幕後的真實,而不是隻看到字裡行間中表現出來的虛幻。”
“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讀書心得。”
“當然,這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可以喜歡,也可以批判。”
“只不過批判的話,希望等我走了之後再批判,因為我不想在我媳婦面前丟人。”
李長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