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紀錄時代三十年(第2/4 頁)
廠,以前是我們學校應京城政府的邀請成立的,當時是為了拍攝短片,後來就成為了我們學校教學用的實驗電影製片廠。”
“再後來就關了,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們學校又把他重新恢復了起來,今年改名京城青年電影製片廠了”
“也就是說,你們學校現在也有拍電影的資質?”
李長河有些詫異的問道。
“肯定有啊,我們老師現在就拍著一部呢,講中日友好的一個電影,好像叫什麼《櫻》”
朱琳衝李長河說道。
李長河聞言撇撇嘴,中日友好個屁!
當然,這句話這個年代還是不適合說的,畢竟現在國家對本子有所求。
不過八十年代也確實算是中日友好的十多年,而這友好的前提,實際上都源自於中美友好。
所以說啊,國與國哪有什麼友誼,都是利益!
“那你們是也想在青年製片廠拍電影?”
李長河心裡吐槽了幾句之後,立刻回到了正題上。
而朱琳則是輕聲地說道;“差不多吧,但是不是電影。”
“最近青年電影製片廠那邊重新進了一批拍攝裝置,供學校教學使用也供老師拍攝使用。”
“田壯壯有能力從廠裡把裝置借出來,他想嘗試攢個局,拍個短片。”
“不過現在沒好本子,他讓我回來找你問問,有沒有興趣出個本子。”
“出本子拍短片?”
“這麼說,你們的膠片實際上不多是吧!”
李長河思索了一下,開口問道。
即便田壯壯關係通天,青年電影製片廠撐死能給他出借攝影裝置,膠片絕不可能給太多。
這玩意兒是個消耗品,價格又貴,不可能任由田壯壯一直造。
“肯定啊,估計也就夠個十幾二十分鐘的吧。”
“怎麼樣,你有興趣給他寫嗎?”
朱琳衝李長河好奇的問道。
李長河思索了一下,隨即笑著說道:“這麼短的時間,玩短片沒什麼意思。”
“為什麼不搞個紀錄片呢?”
“紀錄片?”
朱琳聽到李長河的話,有些詫異。
她不是不知道紀錄片,但是這種型別還比較少見,北電目前的導演系,還沒有紀錄片這個專業。
“對,你們現在與其搞個短片,我覺得不如搞個紀錄片。”
李長河笑著說道。
“紀錄片,紀錄什麼?”
朱琳則是好奇的繼續問道。
“紀錄京城,紀錄青年,紀錄這個時代展望未來的三十年。”
“你們可以取景京城的各大有歷史意義的地點,然後再那裡選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進行提問。”
“今年是改革元年,咱們國內提出了改革的口號,那麼你可以讓人展望一下,二十年後,或者三十年後,他們期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
“拍完之後,然後封存膠片,等過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再取出來,到時候再拍一版同樣地點的同樣人群,繼續詢問他們。”
“你覺得如何?”
李長河笑著說道。
而朱琳聽完,則是眼中泛起了一陣亮光。
“聽起來好像很有意思啊,就是時間跨度有點大。”
“三十年,那得到什麼時候?”
“2009年,那時候咱們可都五十多歲了。”
“也可以十年,二十年分批拍攝,我覺得三十年是一個跨度,從二十歲到五十歲,基本上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歷程。”
李長河笑著說道。
朱琳明悟的點點頭:“你這樣一說,確實如此。”
“三十年,也不知道咱們國家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覺得挺有意思的,等我明天回去,跟田壯壯說說。”
朱琳輕聲地說道,不過說完就變了臉色。
主要是李長河這時候的手已經開始輕攏慢捻抹復挑了。
“討厭,你不是還要寫的嘛?”
感受到身前傳來的一陣陣異樣的感覺,她有些無奈。
“不寫了!”
李長河此刻低頭輕聲地說道。
美人在懷,寫個錘子啊。
次日,李長河回到學校,而朱琳一大清早也是從小西天坐車回了朱辛莊。
來到教室裡,田壯壯他們幾個正在閒聊,看到朱琳走進來,立刻迎了上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